吃冰箱剩餘食品 女童染沙門氏菌

531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一位主婦因為冰箱壞掉,把剩餘的食品拿給6歲的女兒吃,導致孩子感染沙門氏桿菌,因而高燒不退、上吐下瀉、持續腹痛數日,須住院治療。食藥署表示,高溫環境讓病菌容易滋長,若吃下半生不熟的食品,當心沙門氏桿菌等引起的食品中毒。
食藥署表示,近5年我國平均每年約有347人感染沙門氏桿菌。主要是食入受到汙染的食品而感染,例如:生的或未煮熟的雞蛋、牛奶製品、禽畜肉類等。
沙門氏桿菌廣泛存於動物界,可經由人、貓、狗、蟑螂、老鼠等途徑汙染食品,屬於人畜共通傳染。沙門氏桿菌有2,600多種型別,在全球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常居首位或第二位。
沙門氏桿菌感染主要症狀為下痢、腹痛、寒顫、發燒(高燒維持在38-40℃)、惡心、嘔吐,症狀持續2-3天後會痊癒,但有5%的人會成為帶菌者。
美國疾病預防管制中心(CDC)估計,全美平均每年約有120萬人感染沙門氏桿菌,導致2.3萬人留院。今年5月,美國官方發布一起攝食西瓜、哈蜜瓜、香瓜等截切水果,感染沙門氏桿菌的食品中毒案調查報告,造成137人生病、38人住院。
因此,國人選購各式各樣的水果拼盤時,應多留意,慎防沙門氏桿菌引起的食品中毒。最好選擇完整的新鮮水果,裁切前要適當清洗,維持刀具、砧板等接觸器具的清潔及低溫保存成品,確保截切水果品質,並儘快吃完,以降低微生物危害的風險。
食藥署提醒,食品調理應充分加熱,並立即食用;加熱後的食品應防止交叉汙染,生食及熟食所使用的容器、刀具、砧板應分開,勿混合使用;並應防止病媒侵入;同時避免寵物接近調理及供餐場所;處理食材及進食前應徹底洗淨雙手;被病媒沾染、過期或腐敗等不潔食物,均應丟棄,切勿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