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布瑞氏症確診 沒3高/愛運動 熟男心室肥厚因罕病

491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罕見疾病法布瑞氏症若未正確診斷與治療恐減少20年壽命。醫師指出,據研究,有10%患者發病初期會出現心臟病徵,因此,提醒年逾40歲民眾若有不明原因心室肥厚,都建議進行抽血檢測。

一名59歲男性,曾於10年前健檢時發現左心室肥厚症狀,但自覺身體狀況良好,不僅沒有慢性疾病,更有規律運動習慣而不以為意。

然而,接續歷經3年前的意外心跳驟停,經搶救後保住性命,加上1年前弟弟突然猝死,男子開始正視心室肥厚症狀,花費近一年時間進行超音波、核磁共振及抽血、基因檢驗等檢查,最終於今年初確診法布瑞氏症。

為響應9月29日世界心臟日,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昨日召開記者會,提醒民眾部分心臟疾病可能和罕見疾病有關,呼籲有不明原因心室肥厚且治療效果不佳的民眾,應注意是否為罕病作怪,及早診斷治療。

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表示,去年心臟疾病奪走2萬條寶貴性命,高居10大死因第二,高血壓、主動脈瓣膜狹窄都是常見的危險因子,但門診中常收治不少左心室肥厚的患者,明明沒有三高問題,也有運動習慣,卻怎麼都治不好,近年隨檢驗技術進步,才發現可能和罕見疾病有關。

台大醫院心衰竭中心主任莊志明指出,與心臟健康有關罕病主要有2種,包括類澱粉沉積症以及法布瑞氏症,兩者均與基因缺陷有關,患者因無法分解特定物質,導致此物質堆積在器官中,導致心臟、腎臟、皮膚等損傷、病變或衰竭;以法布瑞氏症為例,若沒有治療,男性平均減少20年壽命、女性減少15年。

趙庭興說,無論是法布瑞氏症或類澱粉沉積症,患者一旦發病,體內無法分解的物質就會漸漸堆積在左心室,導致左心室肥厚、纖維化,最後收縮功能變差,進而引發心臟衰竭。

他也提到,根據新生兒篩檢,法布瑞氏症盛行率約為4萬分之1至10萬分之1,但近年醫界在心臟科門診針對不明原因左心室肥厚患者篩檢,發現有近2%患者確診法布瑞氏症,進一步研究發現,原來台灣人常見的法布瑞氏基因型為晚發型,不僅到了40歲、50歲才發病,症狀也不典型,但已知常見以心臟症狀表現。

趙庭興提醒,若民眾出現胸悶、胸痛、走兩步就容易喘、心悸、心律不整等症狀,務必就醫診斷是否為心臟疾病,尤其是年逾40歲、有不明原因左心室肥厚或有心臟家族病史,且就醫治療遲遲不見緩解,就應懷疑是否為罕病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