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烈頭痛、意識模糊…男腦動脈瘤破裂

1002
許先生(左3)鬼門關前走一回,由媽媽和哥哥陪同向張哲肇(右2)醫師團隊致謝。(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在南科工作的40歲許先生,今年2月間因突發性劇烈頭痛、嚴重眩暈、意識模糊與多次嘔吐等症狀被送急診,經檢查確認有小腦部位的動靜脈畸形與病灶前動脈瘤,並有因動脈瘤破裂產生之自發性蜘蛛膜下出血併發急性水腦症,由市立安南醫院醫療團隊對兩處病灶作栓塞手術,2個月後出院,現已回到工作崗位。

安南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張哲肇指出,「腦動靜脈畸形」一般常見於年輕人,發生率約0.14%,可能為先天性病灶,男性較女性稍多。此病灶為動脈與靜脈之間血流直接相通,不經過微血管,因此血管壁較薄之靜脈可能因承受動脈直接血液灌注的壓力而造成破裂出血,而腦動靜脈畸形破裂出血之機率,根據統計每年約有2%。此外,通往動靜脈畸形病灶之動脈血管也可能因發育不良或血流壓力影響,產生病灶前動脈瘤並破裂出血。

他說,一般腦動脈瘤雖好發在4、50歲以上成年人,但腦動靜脈畸形所伴隨之動脈瘤可能在年輕病人即發生破裂出血現象。動脈一旦破裂出血,會造成所謂蜘蛛膜下出血或腦內出血,其中最為典型的症狀為爆炸性的頭痛,並且常可伴隨有頸部僵硬的症狀,嚴重者亦可能陷入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險。

張哲肇說,動靜脈畸形病灶前動脈瘤之治療方式與一般動脈瘤治療方式類同,分為「開顱夾閉」與「經血管內栓塞」手術兩種,治療目的是為了防止出血;而動靜脈畸形則以手術切除或以放射線手術如伽瑪刀、電腦刀等放射線照射為主,栓塞為輔助治療較多,用以減少開顱手術出血或增加放射線手術之成功率,僅約一半機率可單獨以栓塞手術方式處理動靜脈畸形病灶,因此,像許先生這樣能經由栓塞手術後同時將動脈瘤與動靜脈畸形治療完成者,實屬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