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探索 〉俄烏戰事拖延 美陸都撿到槍?

2565

宋鎮照

為了制裁俄羅斯,美國總統拜登(右)走訪歐盟尋求合作。左為歐盟理事會主席范德賴恩。(路透)

俄烏戰爭進行了一個多月,兩敗俱傷,俄羅斯暴露了自己的弱點,還遭到國際經濟制裁;烏克蘭被戰火摧殘,出逃與境內流離失所的人數達到上千萬人,未來的重建更是漫漫長路。俄烏戰事迄今對全球至少有五大影響與衝擊:

其一,糧食供應問題。俄、烏都是世界重要糧倉,小麥占百分之三十、大麥占百分之十九、玉米占一至二成。北非、中東對俄烏糧食供應的依賴尤大;戰爭讓糧食供應出問題,將造成經濟不安全、區域不穩定。其二,供應鏈問題。俄羅斯是石油、天然氣及稀有原物料的輸出大國,現在,俄羅斯對中國大陸依賴愈深,國際間要重組供應鏈,困難重重,但在對抗紅色供應鏈上,仍會有局部的調整分工。

 

澤倫斯基若有較強的地緣政治概念,應知傾力避戰。(取自澤倫斯基Zelensky臉書)

蒲亭出兵 為找回蘇聯光環?

 

其三,通貨膨脹。疫情加上戰爭,利息上升,通貨膨脹雪上加霜。其四,經濟制裁。造成世界經濟成長率減少百分之零點七至百分之一。其五,軍備競賽。多國決定增加軍事採購,卻與區域安全形成惡性循環。

回頭看,俄羅斯為何要對烏克蘭出兵?這可能是俄羅斯總統蒲亭想要回到蘇聯時期的大國夢。當今國際局勢主要聚焦在G2,是美國與中國大陸的較勁,俄羅斯在國際的影響力已明顯遞減,蒲亭或想藉這場戰爭找回昔日大國光環。

其次,如蒲亭開戰前的演說,出兵目的在確保俄羅斯的國家安全。俄出兵攻打烏克蘭是事實,「特別軍事行動」只是蒲亭對內部的合理化說詞;反北約東擴、反去俄羅斯化,要求烏克蘭中立化、去軍事化等,說得信誓旦旦,振振有詞。

事實上,蒲亭的憂慮,可回溯到二0一四年烏克蘭的二次橙色革命。當時,親俄的亞努科維奇政權被推翻,俄羅斯擔心顏色革命進一步向境內擴散,於是有併入克里米亞的懲罰性戰爭。

 

攻烏不利 俄陷民生經濟困境

 

然而,脫離舊蘇聯的十四個共和國,除了白俄羅斯外,大家都嚮往高所得、經濟好、民主體制的西方國家,還一起對抗俄羅斯。這個趨勢其實與俄羅斯在經濟上未能如中國大陸一樣的崛起,有很大的關係。

俄羅斯面積一千七百一十萬平方公里,占全球陸域的八分之一,人口一點四七億,一九九0年的人均所得約三千五百美元,是當時中國大陸三百一十七美元的十多倍。三十年過去了,十四億人口的中國大陸,二0二一年人均一點二五萬美元,超越了俄羅斯人均一點一萬美元。中國大陸國內生產總值近十七點七兆美元,已經是俄羅斯一點七七兆美元的十倍。

俄羅斯現有四十六個州、二十二個自治共和國、九個邊疆區、四個自治區、三個直轄市、一個自治州;如果烏克蘭也投向西方,加入歐盟、北約,是否也會加速刺激俄羅斯境內產生示範效果、骨牌效應?

如今,蒲亭出兵攻打烏克蘭,不要說是二十萬大軍,即使是百萬雄兵,放進廣達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烏克蘭,形同當年日軍侵華,不但沒能「三月亡華」,反而陷入泥淖;況且現在還遭國際經濟制裁,多家知名品牌撤離,盧布貶值、民生物品供給短缺,經濟上陷入新困境。

 

誤判形勢 澤倫斯基帶入戰爭

 

再者,執政二十二年的蒲亭,內部本來就有不滿的聲音,如果俄烏戰事困境不解套,衝擊到莫斯科中央權力,地方勢力也可能伺機崛起,未來是否危及蒲亭的政權?以及俄羅斯聯邦有無可能再一次的分裂、重組?都值得繼續觀察。

俄烏戰事打破了全球對二十一世紀要經濟合作共享的期待,也毀了世人對和平解決爭端的願望。其實俄烏衝突有錯綜複雜的歷史因素,但並非沒有理性的解決之道,結果卻選擇了令人難以理解、不理性、吃力不討好的路徑,俄烏兩敗俱傷,美國、中國大陸卻意外撿到槍。

對俄羅斯而言,二0一四年併入克里米亞的經驗,以為可以複製在烏克蘭,結果反而身陷泥淖。俄羅斯軍事力量雖排名全球第二,但目前看來與美國相去甚遠;另一方面,俄羅斯長期維持高軍費,相對牽制了經濟發展,現在被喻為「窮到只剩下核武」。

對烏克蘭而言,脫離舊蘇聯時,繼承了百分之三十五的舊蘇聯遺產,卻聽大國之言,銷毀了數量龐大核彈頭,如今後悔莫及;演員出身的總統澤倫斯基,若有較強的地緣政治概念,應知傾力避戰,但卻誤判形勢,把國家帶入戰爭,現今還繼續向各國演說,即使掀起了民族主義熱情,但卻可能將國家進一步帶向絕路。

 

蒲亭會見習近平,陸俄進一步合作反使中國大陸的世界形象惡化。(路透,資料照)

戰後重建 烏克蘭更依賴大陸

 

俄烏戰事拖延,讓美國撿到槍。其一,美國從堅不出兵,到開始援助烏克蘭,重塑了正義形象;其二,多國決定要增加軍備,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武器製造、輸出國;其三,戰事加大了歐洲及主要盟邦對美國的依賴,提高了美國全球戰略地位。其四,俄中(中共政權)的進一步合作,使中國大陸的世界形象惡化,民主國家同盟對於中國大陸的壓力也愈大。

中國大陸也撿到槍。其一,保持中立,不選邊站,既不得罪美國,也不放棄與俄羅斯當朋友;況且,在冬奧期間,中俄就簽訂了二十多項合作協定。其二,俄羅斯被逐出了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對中國大陸的依賴程度只會愈來愈高,未來遠東西伯利亞地區可能將成中國大陸的經濟殖民地。其三,烏克蘭本來就是中國大陸一帶一路重要路徑,戰後重建與經濟復甦,依賴中國大陸也會愈來愈多。

冷戰時期是蘇聯對上美國,社會主義對上資本主義,後冷戰時期或新形態的冷戰格局,則是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對上非民主國家;中、俄都是馬列主義,被美國貼上不重視人權、不民主、一黨獨大的負面形象;過去是「中國威脅論」,現在是「中國不民主論」。中國大陸雖不願被歸類到非民主國家,但習近平尋求連任,形同對號入座,一黨專政、以黨領政的中國大陸也騎虎難下。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宋鎮照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