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尿擾眠 恐衍生腦部退化疾病

257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不少男性有夜尿情形,專家指出,若男性40歲後有常有半夜床如廁2次以上,恐影響睡眠品質,將導致隔天精神和活力下降影響工作品質,工作效率變差等弱化職場表現的狀態也會隨之增加,嚴重甚至恐引發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腦部退化疾病與死亡風險。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手術交流暨推廣委員會副主委、高雄長庚醫院泌尿科醫師陳建旭表示,根據國際尿失禁防治協會的定義,「夜尿症」為一晚出現至少2次以上的強烈尿意而中斷睡眠,其中有近9成患者是屬於夜間尿量大於整天尿量1/3的「夜間多尿」。

他指出,夜尿症是一種疾病,且隨著年紀越大罹病比例更高。據統計,40歲以上夜尿症盛行率近4成,盛行率與常見的代謝症候群(三高)相當,換算全台約有超過250萬熟男恐受夜尿症影響。

陳建旭說,目前已有國外研究顯示,具大腦排毒功能的「膠淋巴系統」在人體睡覺時最為活躍,可協助清除大腦中的有毒蛋白質等廢物。然而,若長期的睡眠剝奪導致睡眠不足與品質下滑,將使膠淋巴系統無法妥善運作,清除廢物的過程會受到阻礙,有毒物質就會堆積在神經元中,長期下來恐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記憶衰退、疲倦等,甚至有衍生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腦部退化疾病與失智風險。

另,根據國外一份調查追蹤1,478名夜尿症患者近10年間的生活狀況,結果顯示每晚夜尿次數超過3次者,死亡率也有顯著提高。

醫師提醒,身處職場打拚期的中年男性務必多多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特別是晚上睡覺起床上廁所的次數與尿量,勿因忽視夜尿睡不好的問題,讓職場表現大打折扣。

如何化解夜尿睡不好帶來的職場危機?醫師指出,以比例最高的夜間多尿來說,是因為熟睡時腦下垂體老化導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無法濃縮尿液所導致。目前已有口服的合成抗利尿激素藥物能有效改善夜間多尿症狀。

國外研究顯示,當服用口服抗利尿激素藥物後,可減少高達5成以上的夜間多尿次數,並增加2小時以上的連續睡眠時間,提高睡眠品質。因此建議如有夜間多尿困擾的民眾,應盡快前往泌尿科就診,接受治療並配合生活習慣的調整,才能及早改善夜尿症狀與避免睡不好引發的職涯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