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因子8占3 小心腦血管疾病上身

314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衛生福利部統計,腦血管疾病為111年國人10大死因之第5位,平均每42分鐘就有1人死於中風等腦血管疾病,國民健康署邀請民眾共同檢視是否有吸菸、運動量不足、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心房顫動及腦中風家族史等八大危險因子,若有符合其中3項危險因子,就應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國健署強調,「微笑、舉手、說你好」等3招是判斷是否腦中風的重要判斷依據,自己或身旁的人是否有中風的跡象,可透過「微笑」的時候,臉部兩邊不對稱,「舉手」雙手伸直時,有一隻手會垂下來,「說你好」沒辦法講得很清楚,上述3個辨別方式,若有發現任一情形,應記錄發生的時間並立即撥打「119」,才能把握搶救黃金時間。

國健署指出,腦中風發生前通常無症狀,主要是因為腦部某區域血管有阻塞或破裂,導致無法供應腦部氧氣需求,而發生腦功能障礙,影響該區支配的肢體功能、語言功能或意識障礙等導致失能,並有致命的危險。近年來隨著飲食西化、生活型態、環境和壓力等因素,民眾容易攝取高油、高糖、高鹽(鈉)的食物、水分攝取不足;工作型態比較偏向久坐少動等,這些原因可能增加血壓或血液中的膽固醇,讓血液黏稠、血管缺乏彈性,長期下來造成血管提早老化,增加血管病變風險。

國健署提醒民眾,應維持健康體重,避免肥胖,透過健康飲食及規律運動。多攝取蔬菜及高纖食物,每天進行3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之身體活動。另外,身體質量指數(BMI)維持在18.5至24kg/m2,腰圍部分:男性應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並隨時注意血壓、血糖、血脂要維持在正常範圍。

國健暑表示,心房顫動方面,症狀是發生心跳不規律或不明原因胸悶、心悸,容易疲倦,應及早就醫檢查,若是家中父母、祖父母或兄弟姐妹之間有中風病史,或曾發生心肌梗塞或猝死者,自己出現中風情形的機率也會比其他人高。國健署長吳昭軍呼籲民眾,積極培養良好的生活型態與慢性病自我管理,減少因中風而導致死亡與失能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