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我看台南七股漁電共生

424

台南市九份子國中三年級 ◎吳知璇

在追求綠能、減碳的時代,台灣發展了太陽能的發電技術,太陽能板的建置遍布全台各公共場所、家戶、農地或魚塭等土地。其中,對漁民而言,它的出現能為魚蝦遮蔽風雨,或減少飛鳥的襲擊,但於此同時,卻出現因藻類缺乏日照,導致文給產量大減的爭議糾紛,漁民與太陽能設備供應商的對立,該如何解決呢?

台南七股漁村在架設太陽能板後,初期彷彿看見產業升級的希望,同時卻形成文蛤產量大減的弊病,令人無奈。能源科技公司為了用電需求日增,進而往海岸區域尋求建置場地,但在政府尚未限制建設坪數或幅員的情況下,科技公司毫無節制的開發,原本屬於漁民的用地,漸漸成為太陽能的專屬地盤,甚至威脅到漁民的生計,破壞原有的漁塭生態。

我認為此舉相當不妥,加上無作為的政府毫無因應方針,才導致近年七股漁民強烈反彈與抗爭,「漁電共生」卻演變成「漁電共亡」,令人不勝唏噓。

首先,我深深企盼政府有關單位能盡速制定相關法規,明確規範太陽能開發的細則,避免侵擾漁民的生存權利;其次,設定租借太陽能漁塭地的試用期,倘若漁民反對設置太陽能板,科技公司必須無償拆除,以漁民生計為最高考量;再者,必須預留給黑面琵鷺過冬的棲息地,身為台南人,我強烈捍衛黑面琵鷺每年維生的濕地生態。唯有如此,才能讓各方的立場取得平衡,順利施行永續發展的能源政策。

在「漁電共生」的轉型道路中,有許多爭執與衝突之處,相信在各單位共商解套方案後,不久的將來,「漁電共生」將可成為生命永續的美好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