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潔
「天地之間」是什麼關係?先哲「老子」自問自答:「其猶橐籥乎?」
橐,天之蓋,置於外;籥,地之實,藏於內。此物即今日鑄鐵工廠所使用的「風箱」,原本虛靜無為,任由日月星辰點綴其上,蟲鳥花草繁衍於下,各自風光。兩相遠在千里,卻依存有如綢繆,如果沒有外力破壞,當然「風調雨順」。否則極端氣候成為常態,民不聊生。
這個「神學」思維,其實也有充分的「科學」基礎。老子指出物件在其本位,因大必遠,由遠而逝,由逝而反云云,情同「黑洞」現象。原子經「核融」產生「大霹靂」,逐漸擴大,到一定限度萎縮為「大收斂」,重回一個「點—Singularity」,宇宙彷彿有生命,不時在呼吸,扮演一幕「生、老、病、死」的連續劇。
西班牙建築師「高第—Gaudi」,畢生致力建築「聖家堂」,自一八八二年起造,迄今猶未完工:堂前是「誕生立面」,植「生命樹」,背面為「復活立面」,有「上帝與宇宙擲骰子」的鐫畫。這種「自有永有」的神力,見證有形的物質不停創造奇蹟,天外有「庭」,人在地上有「家」。高第把「人間之家」名為「聖家」,神人互動,庭家來去千百回,是所謂「復活」。
自古塵世有「輪迴」之說,指善惡是非的報應;與科學家在「事件視界」掙扎的物體,終將墜入「黑洞」一樣:前者是「風箱融爐」,洗心革面再出發;後者是「粒子交換」,合成新物質。上帝憐憫的一群有血有肉的靈,與宇宙隨機操控的物種,維持秩序,歷久彌新。
總之,天地有四種關係:一為「上下」,守本分,貴在和諧,如風箱;二為「明暗」,由有入無,或無中生有,各有領域;三為「水火」,各有節制,相互利用,萬物滋榮;四為「共存」,感情與理智,共濟共融,全美以垂永久。
如此萬物「上」大知反,「下」私必慮遠:其大無其外,是虛;其小無其內,難為「家」。人類文明,雖然守恒「春花秋月」不容易,但「明」我若鐵石,「暗」我蘊為菌,生命交相腐朽。企盼天地不能入「火」,惟神恩人情常「水」,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