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曾任國中音樂老師的周慎安,為照顧年邁罹病的父母和中度智能障礙的妹妹,終身未婚,在醫院幫母親推著氧氣筒,妹妹又在一旁叫著要幫忙,讓她「永遠缺一雙手」,蠟燭多頭燒。長期的照顧壓力造成後來她得了乳癌,甚至必須靠安眠藥才能入睡,直到參加了「第三家庭」的系列課程後,學習高齡照顧的知識和自我管理,她漂浮如海面木頭的心才宛如「定了錨」。
社團法人中華家庭暨社區展望協會目前正與新北市政府合作推廣「第三家庭」,透過社會局創新性補助方案,借用新店活水泉靈糧堂做為教育訓練的基地,聘請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專業講師,為成員提供各種高齡照顧的知識與技能,並讓成員間彼此分享照顧的辛酸和心得。
該協會理事長成亮表示,許多高齡照顧者「心事無人知,也沒人想知」,因此該協會倡導「第三家庭」,所謂第三家庭是指原生父母兄弟姊妹第一家庭,和婚姻後自組與配偶和子女的第二家庭外,透過一群人與人相互陪伴、共助互助、攜手共老的稱謂,其精神也是在彰顯家庭的功能。
成亮表示,該協會是在八八風災後在屏東成立,最初是協助部落重建,服務在地原住民,透過家庭與社區的互動,希望讓部落能健康營造、永續經營,這計畫和理念也獲得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的支持。
他指出,政府長照二點0,一年花幾千億元,如果第三家庭的觀念能帶入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透過倡議、教育和服務,政府不必花錢,讓參與者學習自主健康管理自立,再透過第三家庭彼此相互陪伴、共助互助,人生可以試著從退休到躺平。
社會局長李美珍表示,市府持續推動高齡友善政策,像是晚美人生我做主、新五老運動及心靈支持、幸福生涯等,與中華家庭暨社區展望協會所倡導的第三家庭理念相契合,市府會透過各據點或佈老志工介紹推廣,期待讓長輩擁有相互承諾、彼此陪伴、扶持共老的第三家庭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