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陸外長歷史性會晤,建交僅一步之遙?

教廷外交部長蓋拉格(左)與大陸外長王毅(右)會面,「梵蒂岡新聞」報導,這是雙方70年來未有過的一次官方會晤。(取自「梵蒂岡新聞」)
 日前,在德國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的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會見了梵蒂岡外交部長蓋拉格,根據「梵蒂岡新聞」報導,這是雙方七十年來未有過的一次官方會晤。針對蓋拉格和王毅的會面,我外交部表示教廷事先已向我方說明。近年來,教廷在教宗方濟各領導之下,逐漸改善與大陸的關係;莫非,梵陸外長的歷史性會晤顯示梵陸建交僅剩一步之遙?
 蓋王會透露了一些值得台灣注意的訊息。首先,慕尼黑安全會議是一個多邊會議的場合,除了德國本身之外,包括美國、法國、加拿大等數十名國家元首、國防部長、外長、國際組織領導人參加此次會議。根據大陸外交部公布的訊息,王毅在此次會議中單獨會見了若干國家元首、外長,唯獨與蓋拉格會面是「應約」。可見,促成此次會見的主動方是教廷。
 其次,根據大陸外交部公布的新聞,這是梵陸外長首次進行的會晤,「將為今後雙方的往來開啟更大的空間」,陸方願與教廷「進一步增進理解,累積互信,使雙方積極互動的勢頭不斷向前發展」。教廷國務院發布的公告則表示,蓋王會談重申繼續進行雙邊機構對話的願望,以此促進天主教會的生活和中國大陸人民的福祉。從這些訊息來看,蓋王會之後,梵陸雙方的互動與對話可望持續進行,並不排除接觸層級向上提升。
 其三,梵陸雙方官方公布的訊息,皆未提到「一中原則」。此一現象可做兩種解讀:大陸方面為了推進與教廷的關係,採取較為彈性的外交原則;抑或,雙方尚未針對如何處理「一中原則」達成共識,但雙方對於提高對話、接觸層級已達共識。
 其四,二OO四年五月已故教宗本篤十六世即位之前,梵陸關係長期緊張,主因之一是「封聖(任命主教)」問題。本篤十六世即位之後,二OO五年六月教廷外長拉約洛指出,教廷一直尋求與大陸建交,與大陸建交「不存在克服不了的事情」。二OO六年三月,拉約洛再表示,教廷與大陸建交的時機已經成熟;在拉約洛發表此一談話之前幾天,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晉升為樞機主教,儘管大陸方面不滿,但梵蒂岡升起的是大陸國旗,之後教宗也接見大陸外交官員。
 儘管教廷方面的態度已趨明朗,但當時大陸方面仍有兩個堅持:教廷須與台灣斷交、教廷不干涉大陸內政;前者顯示大陸仍堅持「一中原則」,後者的關鍵仍是「封聖」問題;直到二O一三年,大陸外交部在處理教廷關係時,仍堅持這兩個原則。不過,二O一三年馬英九總統訪問教廷出席教宗方濟各就職彌撒,並與教宗進行雙方建交之後的首度元首會晤,雙邊關係轉趨穩定。
 雖然梵陸建交風浪暫息,但梵陸繼續針對主教任命問題進行磋商,二O一八年九月二十二日,雙方由外交部次長針對主教任命簽署臨時性協議,大陸方面承認教宗的天主教領袖地位,而梵蒂岡方面則承認北京任命的主教。教宗方濟各在此一協議簽署之後,立刻接納了七位大陸官方任命的主教;教廷切利總主教在簽署此一協議之後指出,「一扇已經打開的門再也不能關閉了」。儘管教廷方面也指出,簽署此一協議「與台灣的外交沒有關係」,且副總統陳建仁三度訪問教廷,但雙方邦交能否存續卻更令人擔憂。
 去年二月,一度傳出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將訪教廷並會晤教宗,但並未成行;去年十一月,教宗方濟各表示想訪問北京。倘若梵陸持續進行對話、提升接觸層級,中華民國與教廷的外交關係恐更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