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困危急中小企業,腳步要快上加快!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說明「中小企業融通機制」。(中央社)
 經濟部日前公布統計數據,顯示二月份零售業、餐飲業都因疫情影響而受創慘重;根據業者評估,三月份批發業、零售業、餐飲業營業額損失將持續擴大。儘管中央銀行將釋出至少兩千億元的「中小企業融通機制」,行政院也推出中小企業貸款紓困措施;但是,中小企業界還是擔心撐不下去,甚至倒閉潮已然浮現。面對這種情勢,政府對中小企業的紓困動作應快上加快,以免「人死藥才到」。
 經濟部於二十三日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二月份餐飲業營業額五百八十四億元,年減百分之十七;零售業營業額兩千七百六十七億元,雖僅年減百分之一點四,但其中的其他綜合商品零售業因出入境旅客大幅減少影響免稅店業績,年減百分之二十二點四,家用器具及用品零售業年減百分之十二點七。批發業營業額七千五百三十一億元,年增百分之十五點九,但合併一、二月計算,卻年減百分之一點二。
 另據經濟部針對業者進行的調查顯示,三月份零售業營業額還將減少兩百九十九點七億元,餐飲業減少一百三十四點五億元,批發業營業額將蒸發三百九十點七億元,這三個行業都將呈現負成長,營業額合計減少近八百二十五億元。
 如此的數據與業者預估,已令人不忍卒睹,更令人憂心的是,這三大行業當中,多的是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雖然是台灣整體產業結構中至關重要的骨幹,但往往也是風險承擔能力最為薄弱的一環。
 《二O一九中小企業白皮書》顯示,占台灣全體企業家數比例百分之九十七點六四、高達一百四十六萬六千多家的中小企業中,有百分之四十七點二七為批發及零售業、百分之十一點一六為住宿及餐飲業;就資本額來看,百分之八十三點三一為五百萬元以下,其中未達十萬元的中小企業占比約為百分之三十五點五九。對照起經濟部公布的二月份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統計,顯然損失慘重的餐飲、零售業業者中有許多是屬於中小企業,而且資本額甚為單薄。
 不僅如此,從銷售額的角度來看,中小企業有百分之八十八點四九來自於內銷;批發及零售業銷售額占全體中小企業的百分之三十五點四五,占全體中小企業家數百分之十一點一六的住宿及餐飲業,銷售額卻僅占全體中小企業的百分之三點八九。這顯示,倘若三月份批發業、零售業、餐飲業營業額持續大幅滑落,處境恐更加艱困,甚至走上關門一途,其中又以小本經營、競爭激烈的餐飲業最需獲得來自於政府的挹注。
 二十四日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前往桃園,進行企業營運及融資診斷輔導說明會,桃園市長鄭文燦呼籲「紓困要像及時雨」;多家與會廠商擔憂企業「倒閉潮恐一波接一波來」,並且呼籲紓困補貼「盡快下來」,否則六百億元紓困只是空談。對於政府推出的振興抵用券,三月中旬時就有企業界反映,業者已經快撐不下去了,恐怕等不到疫情趨穩。
 此外,立法院國民黨黨團總召林為洲昨天也指出,餐飲、觀光業早已哀鴻遍野,紓困措施卻看得到、吃不到;紓困條例中的中小企業紓困貸款,至二十四日執行率僅百分之三,成效明顯不如預期。
 簡言之,針對中小企業的紓困措施要夠、要快,已是不分黨派的共識,蔡政府則應檢討、加快紓困貸款的核貸流程,甚至擴大紓困資金規模,並針對業績掉得最慘重的對象優先救助,讓中小企業得以闖過這困難的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