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 李燕瓊
回顧歷史,它一直都在給我們很鮮明的啟示或當頭棒喝。
1892年8月14日,德國第二大城漢堡出現奇怪的病例,一名運河工人出現嚴重的嘔吐性腹瀉,隔天過世。短短二個月內,1.7萬人確診,8千多人死亡。
經過柏林細菌學者羅伯特‧科赫(Heinrich Hermann Robert Koch)的追蹤調查,最後證實是霍亂,病源來自汙染的自來水。
但為了經濟發展,市政當局選擇隱瞞真相;百餘年後的21世紀,人類並沒有從歷史中記取到教訓,而重蹈了「沒有及時阻斷蔓延傳染」的覆轍,肆虐了全世界。
既然發生了,我們就面對且力抗,除了醫護團隊和全民的齊心抗疫,國家領導人的「精神鼓勵談話」,如德國總理梅克爾的「嚴肅以待,保持健康」,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二次談話「光明終會戰勝黑暗,我們分開,是為了讓他人安全,更好的日子會再回來:我們將能和家人、朋友再會」,都起到了振奮人心的作用。
因為居家隔離,街頭難得相遇,彷彿剛出殼的蛹乍見陽光般喜悅,相識的不認識的都也紛紛微笑了起來,一種無語但善意問候彼此的默契,此刻的微笑太溫暖而珍貴。
但在德國、瑞士邊界,不少「跨境家庭」(包括夫妻、伴侶、祖孫等),正在經歷新的婚姻挑戰。因為邊境關閉,他們不能互相拜訪,彼此雖然近在咫尺,卻不能互相擁抱,只能在邊境柵欄旁相會,甚至要排隊一些時間才能輪到你有「位置」。
在這之前你根本不知道邊界在哪裡,那裡是散步走道和自行車道,大家在柵欄邊互相交換復活節禮物,包括麵粉、肥皂、衛生紙、酒精(以前甚至無法想像有一天這些東西成了貴重的禮物),大家相互叮嚀:我們都要保持健康。
Ostern online,這是獨特且永遠會被記憶著的復活節。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教堂以視頻直播復活節彌撒時語重心長說:整個世界都在遭受苦難,我們需要團結起來。
復活節是基督教最重要的節日,病毒改變了一切:因為禁止公共活動,改以網路視訊直播或預錄方式敬拜復活節,教堂冷清清,神父顯得好孤單,但是全世界心凝聚在一起了。
德國的教堂提供用照片代替教友親臨現場的「精神服務」,在危機中不失為「禮儀生活」,但顯然,節日框架不見了,最好的科技還是不能取代傳統的儀式。
面對嚴峻的疫情,如何取捨經濟面與抗疫救命的平衡,實在兩難,更重要的是,要照顧到百姓的生活和生命,是政府落實執行的首要考量。
所以,德國很快地就制定出了企業補助條款,以確保企業不凋蔽(保住基本盤),人民不失業或領無薪。這是國家與人民之間的團結。
全世界爆囤貨潮,美國婦女幫助6個弱勢家庭「買整車物資」;德國各地發起幫獨居老人購物,或照顧停課在家的孩子,這是人民之間的團結。
全球幾乎全停擺,淚水、祝福帶來的反思:疫情教了我們什麼?是否更謙卑地敬畏大自然的力量?也祈願疫情快快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