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慕慈/基隆報導
又見石花季,但是今年在基隆海邊曬石花的量變少了,前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藻類專家陳衍昌教授說,每年的三月到五月間,是石花菜的盛產季節,但因天氣太熱,水溫高,石花怕熱,產量逐年遞減,且發現很多有甲殼類附著,品質不如以往。
石花菜是東北角海岸特產之一,多生長在岩岸海域潮間帶及淺海區,每年的三月到五月間,是石花菜的盛產季節。
從大海中採集上岸的新鮮石花菜,它的顏色本來是紅紫色,紅藻色素中的藻紅素是水溶性,所以,當地漁民採集後要曝曬、灑水,洗去藻紅素,而反覆曝曬石花的過程稱為「洗石花」,且視天候而定,太陽愈大,氣溫愈高,所需的時間愈短,通常五到七天可以完成,外觀會由紅色變成暗紅色,然後轉黃色,再成為米白色。
石花菜富含藻膠,可以提煉出洋菜,日本人稱為「寒天」,當地居民熬煮石花菜,過濾後放冷,形成了石花凍,是炎炎夏日養顏消暑聖品。
但是,現在正值石花季節,往年東海岸的長潭里漁港及潮境公園,空地廣場曬滿石花,今年場景不復見,且量明顯少了很多。
在潮境賣石花凍的蕭媽媽說,石花產量逐年遞減,今年特別少,拿出來賣的很多是去年攢下來的,還要良好保存,否則潮溼悶熱會壞掉,生的一斤價格四百五十元,石花凍飲三杯一百元,美容養顏。
前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藻類應用生理實驗室陳衍昌教授說,石花菜生長在潮間帶,高溫季節暫停生長,進入夏季休眠期,秋涼後又繼續生長並開花。
他表示,台灣季節型態沒有明顯冬天,石花怕熱,遇溫度高,長得快,容易長細菌腐蝕掉,也會被專吃藻類生物的臭肚魚等吃光光,現在環境不好,不但產量變少,連品質也不如以往,陳衍昌說,只要看看路邊曬的石花菜就知道,長得不好的,甲殼類附著在上面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