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 May
我家的樓頂,有一塊小小墊高的陽台,平時用在種種香菜或生菜,或做為我拈花惹草的種植實驗之用,但我聽朋友說,他在陽明山裡有一塊地,除了種植不少各種蔬菜,也長了許多馬利筋。
在我的常識印象中,馬利筋可用來吸引蝴蝶。
這可好,我樓頂陽台除了花草外,就盼望有蝴蝶光臨,那會增加一些浪漫的風景。因此,我特意要朋友送我幾株馬利筋,給樓頂陽台添上一些生動光彩。
我在去年冬天時節種上它們,就開始期盼它們能招蜂引蝶。
不過,這也無形中引起好奇的我更深入認識馬利筋這植物的興趣。在它們的生長過程中,除了美麗獨特的花型讓我視覺感受到驚艷外,它卻是能吸引所謂樺斑蝶的棲生,但樺斑蝶在我們灰色城市叢林裡卻十分罕見。我種下的幾株馬利筋真能誘惑到夢幻般的樺斑蝶光臨嗎?馬利筋和樺斑蝶的關係又是如何的?
根據一份簡單的資料顯示,馬利筋這來是熱帶美洲的外來種植物,最早是在1662間鄭成功驅逐荷蘭守將,台灣又重回漢人的管制後引進的外來種植物之一,但彼時為何要引進馬利筋,原因不明。
如果以當今對馬利筋的認識來看,它全株有毒,但卻又是帝王蝶,也稱樺斑蝶的保護神,因為樺斑蝶是一種會大規模遷徙的蝶種,祂們生活在美國和加拿大,每年都要上演長途大遷徙的活動,每年從8月左右出發,10月長途跋涉到達墨西哥,這些成群的樺斑蝶以遮天蔽日的群體出現,我們卻很難想像,如此樺斑蝶弱小的軀體,竟能夠完成長達5000公里的遷徙壯舉。
但要完成這樣一次史詩般的遷徙旅程,樺斑蝶至少需要兩三代的接力,同時在這個過程中,牠們必須追隨一種叫馬利筋的植物的生長節奏,因為,樺斑蝶在交配之後,會在馬利筋的植株上產卵,等到幼蟲孵出,這些幼蟲也僅僅以馬利筋的花葉為食。值得一提的是,樺斑蝶正是利用了馬利筋身上的毒性,當幼蟲把它們當食物吃下去的同時,幼蟲體內會積蓄毒素,如果有鳥類啄食樺斑蝶的幼蟲,也會出現中毒現象,所以這種防禦機制可避免幼蟲遭到大量的捕食和攻擊。無可置疑,從出生到終結,馬利筋都充當了樺斑蝶的保護神角色。
動物學家相信,樺斑蝶是最早被描繪的一種蝴蝶,因為一幅描繪有樺斑蝶的壁畫,在3500年前就被發現在古埃及盧克索神廟壁畫上了。但是,台灣的樺斑蝶最早是何時出現的,這似乎也未明。但有一份資料表明,中國大陸在清朝時就從台灣引進馬利筋,因為那時海峽兩岸的百姓已來往相當頻繁了,因此算算也約有170多年的引進生長歷史了,以此推算,中國大陸是在台灣日據時代引進過去的,但引進的原因也不明。
台灣和中國大陸在早期引進馬利筋這種植物,是否為了樺斑蝶,至今都是一個謎。
我判斷是,早期因為馬利筋其獨特的外觀美麗花型,而被無意間引進,極可能與樺斑蝶完全無關,而樺斑蝶何時出現在台灣和中國大陸,這點也似乎是謎,所以馬利筋與樺斑蝶的親密關係,在早期的台灣,或中國大陸應該都是很單純的,馬利筋是可能因其外觀無意間被人引進的,而引進的當時是否已經有了樺斑蝶蹤影了,似乎沒人留下相關紀錄。但關於馬利筋,在清朝嘉慶年間,有一位曾任兵部左侍郎,湖南、浙江、雲南巡撫等職的著名植物學家吳其濬,在他的一本《植物名實圖考》中則已有記載馬利筋這植物了:「初開五尖瓣紅花,起台生小黃筒子,五枝簇如金粟」「朱英下揭,黈蕊上擎,宛似別樣蓮花中撐出丹桂也。」因此,在過去,馬利筋因五瓣紅色花冠如同蓮花張開,副花冠鉤角向上,金黃燦燦,好似桂花生於蓮花中,也被附加了多子多福的寓意,所以也被稱為「蓮生桂子花」。
從我搜尋查找的資料中可以判斷,好似外來種的樺斑蝶和馬利筋,皆因是外來種,在過去的年代裡好像始終受到我們的忽視。但是,我的馬利筋則在接下來的春天裡,似乎在東風的吹拂中,開始爆發似的一口氣盛開它們金黃燦燦的聚繖花序頂生細密花朵,迎風招展,不過,樺斑蝶沒來,一般常見的蝴蝶也沒來。
然則,緊接著,二三月交替的時序裡,褐色的長扁型果莢出現了,它像一艘扁舟,在風中輕輕搖擺,很快的,幾乎一夕之間,果莢裡爆裂開來,更細微且排列整齊,僅有數毫米的卵扁圓形的無數小種子,每個小種子一端接帶著纖細鬆散柔美的數厘米潔白纖毛,又開始張開那蓬鬆,在陽光中閃閃發亮的纖毛招引春風的注意了,這些小種子似乎一出生就被注定要浪跡天涯海角似的,所以這些輕柔的纖毛就如同翅膀一樣,隨時準備飛行,隨時等待一別千里天南地北一樣,去安家落戶,並且探索它們新的世界。
樺斑蝶沒來,一般常見的蝴蝶也沒來,但飛行的小種子來了,我的樓頂陽台開始被這些被春風吹得逆風飄揚了,它們如更微小的,彷若揚起白色帆篷的飛行之舟,隨時如等待四海為家都是家的啟航號角,呼嘯地呼呼吹起,即就各自向天空飛行漂浪而去,我似乎能預見,這些小小馬利筋的小種子,如果幸運的話,就如同它們當年被無意中引進的祖先一樣,四處為家,也四處盛開,繁延美麗的花朵和種子,或許樺斑蝶有一天也會四處出現在這灰色城市叢林裡,出現在樓頂陽台上,出現在春風中,出現在這土地上。
是啊,斑蝶沒來,一般常見的蝴蝶也沒來,但有一個夢,已經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