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嶺古道

文/攝影 林彥佑
 走在歷史的步道上,別有一番況味。秋冬之際,芒草遍及東北角,知名的草嶺古道,便在芒草的覆映下,蒼茫叢生,饒富古韻。
 早於十九世紀,草嶺古道便為淡蘭古道之一支,也為目前保存最好之一段,全長約八公里,從福隆出發,步行自大里車站,約莫六小時; 徒步間,景色開闊壯麗,忘路之遠近,只得一片清幽。
 從遠望坑入口,右側溪水潺潺,竹聲在風中颯颯作響,空氣裡有著林蔭的濕氣,偶爾幾隻水鳥澗邊低頭點水,在流水中靈動活現; 這是古道的前半段,與一般的山野步道相異無幾。
 草嶺古道盛名之處,乃在穿過林蔭之後,約莫自「虎字碑」始。虎字碑於同治六年間刻鑿,因此處天寬地闊,風自東北角一帶直撲而來,秋冬尤為甚; 自古「雲從龍,風從虎」,因此,刻了虎字,以鎮強風。
 過了虎字碑,方有壯美之感; 晴日朗朗的當時,陽光從雲層穿透,一掃晨光的迷霧; 天青了,視線澄澈了,心情也跟著敞了開來; 我望見猶如放牧草原般的雄偉地景,風吹草低,雖不見牛羊,卻偶有水牛於此遛達。此處,芒草一波波地在強風吹震下,層層俯身,又節節地仰起頭來,灰白間雜赭紅的芒草,就如大地的點妝師,把綠蔭淡淡點醒。
 難得在秋冬的東北角,可以瞥見如此金燦的光影,綠意更為蓊鬱,蒼穹更為湛藍; 有好一陣子,在霧霾的今日,已不曾見過真正的藍天與浮雲; 又望著古徑石階一路攀上,有一種望天摘雲之感,彷若天邊就在頭頂; 草嶺古道最有名的兩座亭,沒有特別的名字,卻自此分道揚鑣,一條通往桃源谷,一條蜿蜒望下前進海角大里。
 我們就盤坐在草地上,彼此聊著天南地北,聽著風之歌,看著雲之舞,風起風湧,雲消霧散,左耳閱讀自然,右耳草寫天地; 煞時間煩悶都一掃而空。是否因海拔稍高,所以天色特別明淨,淨得沒有一絲瑕污,清得沒有一點塵垢;遠邊的龜山島,像一尊鎮守大海的神祇,趺坐著草嶺的草木,品讀著草嶺之地景。所謂的海天一色,在此表露無遺,不同層次的藍,卻有著同樣的視覺與心覺概念,一種心淨晶瑩而胸容萬物的雅量。
 站在草嶺古道,可見歷史之遺跡,可遙想昔人挑運、步行、穿梭往來之艱辛,身為今人,無以回溯彼時之景,亦無法領略古時之明月;然卻在斑駁、遺棄的古殘中,略窺時代的印記;如雄鎮蠻煙,如草嶺客棧,如跌死馬橋。歷史總是別有古韻,讓吾人雖不致憑弔,卻不得不燃起崇敬之情。
 我們就這麼走著,再沿著九彎十八拐的小徑,一路下至大里天公廟,再至大里車站。因著天之時,地之利,人之和,我們悠閒了一個假日;古道上,寧靜足以使人致遠,反璞終能讓人歸真,踏在歷史的卷軸中,縱使我們不明瞭時代如何造化我們,至少我們也見證了歷史所帶給我們的生命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