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南星
「潮水漲退潮之間的區域稱為潮間帶,潮間帶是我們地球上海陸交界的地帶,受潮汐的影響,每天會有兩次被海水淹沒,也有兩次會暴露在空氣中。所以生活在潮間帶的各種生物,必須具備有一些特殊的本領,才能適應這種海陸劇變的環境,生存下去……」站在船尾的導覽員,透過大聲公,向滿船船客介紹四草的潮間帶生態。
微風如此輕柔、陽光如此燦亮、溫度這麼適中、四草隧道的景色名不虛傳、導覽員夾雜著幽默的專業說明,也引人入勝。但我卻被旁邊的陌生船客,偷走了注意力。
旁邊坐著一位陌生女孩,看來是自己來的,手機緊握著連著耳機,和遠方某人對話著。由於她從落座就不斷講電話,有些被干擾到的我,忍不住偷瞥她一眼:年約二十出頭,有染髮和穿耳洞,身形微豐腴未脫稚氣,身穿T恤和牛仔褲,應該還是學生?
她不斷轉述導覽員說的話給遠方的某人之餘,還不斷自拍跟拍照一併傳出,十分忙碌。除了轉述潮間帶知識,也間雜她的家庭背景:「我爸從國中就不給我錢還會打人,我媽很生氣但也沒辦法,家裡就是沒錢,我只好用紅包錢自己付學費,大學後趕快搬出去,也沒錢租房子,就到處寄住朋友家,有打工就接。」話題怎麼突然變得沉甸甸的?
「潮間帶地區水溫變化則十分劇烈,且常超過生物高溫容忍的範圍,有時雖不立即致死,但會使其體質變弱。」導覽員繼續說明著,但我的思緒飄忽,居然把水筆仔和旁邊這女生,恍惚重疊在一起。這女生也是生活在潮間帶吧?她從乾旱的陸地出逃,希冀奔往自由之海,但要在大海裡獨立生存,尚需一些資產。於是目前的她暫活在潮間帶,忍受著變化劇烈的環境,渴盼著悠遊於大海的一日。
「可動性的動物防止離水時,水份減少之最簡單的方法,即是躲入陰暗潮濕的洞穴、縫隙或是草叢中,它們可自行選擇最適合的環境;固生性之動物如藤壺,在低潮時就緊閉其殼以保住水份。」水瞬間漲退、溫度和鹽分多變,年輕稚嫩的生命,在其中試圖找到安身立命之處。或許有滅頂之虞,但為了自己的將來,她忍受著模糊和不確定。
最後導覽員讓大家傳著觀看一株水筆仔,嫩蔥蔥的綠芽,看似弱不禁風,卻抵抗了險惡環境而存活下來。半小時的導覽結束,除了潮間帶生態,我彷彿也不小心偷聽一位女孩的片段生活。祝福她早日脫離潮間帶,縱身大海,優游於嚮往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