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泰和
美國大選進入倒數階段,選情緊繃之際,川普卻傳出感染新冠肺炎,此外,「十月驚奇」之說也甚囂塵上。綜觀此次美國大選,有三個重要看點值得關注:
第一,新冠肺炎疫情。這牽涉了美國人的生命與經濟活動,民主黨拜登還在窮追猛打,川普卻確診染疫,但川普陣營正把川普操作成為抗疫英雄,凸顯川普健康狀況經得起考驗,藉以對照拜登被譏諷的「失智」。
第二,種族議題。今年五月,發生非裔佛洛伊德遭警方執法致死風波,在全美掀起種族議題風潮,「 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成為全美反種族抗議的口號。民主黨支持多元文化,共和黨藉抗爭失序強打「law and order」(法律與秩序),意在喚起多數人希望安定的生活。
第三,中國大陸議題。主要聚焦在國家安全。川普從疫情切入,向美國人強調疫情源頭是中國大陸的錯,必須付出代價。川普在競選廣告猛打雙B的「北京拜登」(Beijing Biden),直批拜登兒子與北京的利益關係,以及對中政策的軟弱。
蓬佩奧亞洲行 打造小北約?
以上三個議題,誰能提出可以讓選民相信的說法,勝選的機會就很大。目前為止,關鍵仍是六個關鍵搖擺州:密西根州、威斯康辛州、賓州、佛羅里達州、亞利桑那州及北卡羅來納州。川普染疫出院,預計十二日前往佛羅里達出席造勢活動,正凸顯爭取搖擺州是決戰關鍵。
再看美國的外交動作,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日前才訪問日本,除了會見剛上任的日本首相菅義偉,也和日本、印度、澳洲進行「四方外長會談」。解讀「四方外長會談」,在地緣政治上確有海權國家包圍陸權國家的概念,但目前仍屬意見交流的「論壇」性質,距離「印太版北約組織」、「亞洲小北約」還差得太遠。
「四方」論壇是否往組織化發展,有三個觀察點:其一,條約才是制度化的安排,目前並沒有簽約的跡象,可能考慮是否會過度刺激中國大陸;其二,印度長期以來有不結盟的傳統,外交與國防有其獨立性;其三,未來是否常態性舉辦?參與的層級是否從外長擴大到國防部長?甚至提升到元首?
美中博弈 應不至於走向熱戰
美國大選將分勝負,放眼未來的美中戰略對抗,有從「冷戰」往「暖戰」的趨勢,但還不至於走向「熱戰」。美中博奕,主要仍著眼於反共、抗中、保台:
首先,反共但不反中。美國國務院首席對中政策顧問、美籍華裔學者余茂春就主張將中共政權與中國人民區分對待;美國近期公布移民政策指引,強調中國共產黨員不會獲得移民受理;今年二月,美國也已將新華社等五家媒體機構視為宣傳工具而列為「外國使團」。
其次,抗中。美國檢討四十多年來對中國大陸的接觸、交往,發現原本預期的影響與改變都適得其反;美國從二0一七年國家安全報告中,就指中國大是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自此對中國大陸展開科技戰、金融戰,軍事也強調南海自由航行權,蓬佩奧甚至還公開稱中國大陸對南海主權聲索是「完全非法」。
第三,保台。具體行動已展現在對台軍售,通過友台法案如年度的國防授權法、台灣旅行法、台北法案等。
戰略清晰路線 已在踩煞車?
然而,我外交部長吳釗燮最近公開宣稱,民進黨政府「不尋求與美建交」和「不依賴美國防衛」。部分的解讀懷疑台美的兩岸關係「戰略清晰」路線已在踩煞車?坦言之,吳的說法確實令人有些意外,外長應該致力鞏固既有邦交、拓展外交空間,不該說這樣的話,但吳釗燮這麼說,不得不讓人探究背後的考慮。
事實上,目前的台美關係確實是在加強非官方關係,美國國防部印太代理助理部長海大衛也已表示,美國支持台灣加強防衛能力,但目前軍備預算仍有不足。
目前,北約成員國中,有八個國家防務支出占GDP比重超過百分之二。台灣與中國大陸對峙,安全問題比這八國更大,但台灣目前國防支出占GDP僅百分之一點一至一點二。
台灣國防安全 自助才有人助
至於國民黨近日在立法院提出「台美復交」、「政府應請求美國協助抵抗中共」兩項議案並獲通過,其實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因為這個共決案只是國會意見,並非法律,也不代表蔡政府,國民黨的目的是在揶揄吳釗燮,政黨攻防意味濃,民進黨順水推舟才讓提案通過。
「台美復交」是假議題。美國於一九七九年起承認中國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代表的政府,美台若復交,等於又把代表中國的政府轉回到中華民國,這不但與美陸建交公報大不同,台灣關係法也將因此喪失。因此,現階段不可能台美復交。
至於要美國協助台灣抵抗中共,要回顧一九七九年美陸關係正常化的條件,就是撤軍、廢約。台美現在已經沒有共同防禦條約,美國沒有義務保衛台灣,美國保衛加州、關島都沒有問題,但如何保衛台灣?美國政府依台灣關係法可軍售台灣防禦武器,但沒有出兵的義務。因此,台灣的安全,還是要先自助才有人助,美國幫助的機會才比較大。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林泰和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