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農試所創新育成中心助企業轉型化蛹成蝶

農業試驗所發表十年來農企業育成的豐碩成果。
(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霧峰報導
農委會農業試驗所二十日慶祝創新育成中心成立十年,發表十年來農企業育成的豐碩成果,包括輔導三十九家農企業進駐、完成二十二項技術轉移、營業額增加三點五億元、研發投資額達兩點三億元等。
農試所表示,在三十九家進駐業者以食藥用菇類與產品輔導為最多,九十八至一百零九年共輔導十四家菇類業者,今年則新進駐兩家菇類業者。
農試所累積菇類生產育成的各項技術優勢與研究能量,由基礎菌種開發、育種、栽培關鍵技術到產品開發,與進駐業者合力建構完整的產業鏈。現階段優先發展項目聚焦於液態菌種及水簾降溫設施栽培、保鮮技術,以及發展符合出口國家需求菇類加工產品等。希望在台灣菇蕈類初級產品一百三十億元的年產值中,協助業者創造更多元的價值,並持續在中國、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泰國及越南等外銷市場爭取出口優勢。
農試所指出,創新育成中心輔導甘藷產銷業者結合專業知識經驗組成耕種團隊,透過TGAP栽培管理系統、機械化採收、清洗和採後處理,及農試所「甘藷種苗去病毒及大量繁殖技術」,成功協助業者打造全台最大鮮藷供應鏈,並且輔導出台灣唯一通過GLOBAL GAP驗證的甘藷農場。
除了小兵立大功的地瓜,有國民燕窩之稱的銀耳,業者也在育成團隊協助下,開發生產優質銀耳農產品,預計將進軍國際市場並建立國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