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嘉宏
拜登就職了,駐美代表蕭美琴是否獲邀出席就職典禮的「遲延懸疑」,相對於川普任期四年的軍購價額是歐巴馬兩任八年加總的一倍以上,台灣並沒有得到預期中的「親暱」。必須將拜登政府此舉視為一個細膩的政治操作,要能釋讀背後千言萬語。
美國的外交圈一直存在一種「政學交流」機制,下野後去大學教書的艾利森教授,近來以拜登核心幕僚的身分出現在媒體,並對中美關係下的台灣有所詮釋。他的「修昔底德陷阱」理論,果真能深刻地影響拜登的話,那麼「交往而非遏制(爭取盟友)/去除恐懼/避戰」將會取代川普時期的劍拔弩張。
三報二法 成美新一中政策?
看得出來拜登不會持續「單邊主義」、「戰略清晰」,他會回到之前的路線,「重新入群」、「讓不再模糊的兩岸關係靜置一段時間」。基於這點研判,調整之前伴隨美國遏制中國(大陸)的激烈昻揚路線,趕快恢復兩岸對話才是正途。
儘管如此,傳統的美中建交「三報一法」(《上海公報》、《建交公報》和《八一七公報》與《台灣關係法》)的「一中政策」已經有所位移。川普時期已經為中美關係留下「台灣烙印」,亦即必須加入二0二0年十二月美國參眾兩院跨黨派高度共識下通過的《台灣保證法》。
前國務卿蓬佩奧最後出手努力固化「三報二法」的框架,拜登上台一方面不可能塗抹跨兩院、跨黨派的聯邦立法,二方面凡走過必留下轍痕,「靜置」、「冷卻」應該是拜登上任初期最合適的政治選擇。
概括地說,多「一法」而動全身。川普時期,美國參眾兩院兩黨跨黨派「全票通過」《台灣保證法》後,蓬佩奧在極短時間內即決定「移(解)除自我施加的美台關係限制」,搶在卸任前給美台關係重新賦予一個新起點。
蓬佩奧 凸顯中共非中國邏輯
蓬佩奧決定:美國國務院單方面訂定了複雜的內部限制措施,藉此規範美國的外交官、公務員及其他官員與「台灣同僚(Taiwanese counterparts)」的互動,美國政府不再單方面採取這些行動,以安撫(綏靖)「北京的共產黨政權」。
這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他稱台灣外交官員為「同行、同僚」,卻不稱中國為「中國」。至於「北京的共產黨政權」,這是蓬佩奧近期以來凸顯的「中國非中共,中共非中國」政治邏輯與價值的體現,動詞則是也可以翻譯成「綏靖」的「安撫」,字裡行間可以看出他定義的中美關係敵意/遏制程度,相對於前幾任美國政府,應屬較高、較特別的一屆。
美中(中國大陸)建交以後,美國歷屆政府內部數十年來自行累加訂定的「對台接觸準則」,具體而完整的內容從未公開。我們無從得知「移(解)除自我施加的美台關係限制」,到底解禁的內部行政規則是什麼?難道從此台灣駐美外交官員可以直接進入國務院大樓洽公、雙橡園升起中華民國國旗…,甚至是「視中華民國為一個沒有外交關係的國家」?
無論如何,國務院這次的宣布,絕對是近年來最大幅度的調整,蓬佩奧宣布「美台關係沒有必要,也不應該因為我們對常設行政機構的自我限制而受到束縛。」這是一種全面性的放寬。
印太戰略 美排拒台灣遭入侵
蓬佩奧要鞏固「三報二法」的新框架、「全面廢止自我施加的接觸準則」的新起點,並沒有因為卸任前訪歐、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訪台取消而放棄。
澳洲廣播公司(ABC)披露:川普政府先前的印度太平洋戰略的秘密細節,已於日前正式解密,竟然比通常情況早了三十年,這顯然是「非常故意」。該戰略致力於「制定和實施能夠但不限於:一、在衝突中不讓中國(大陸)在第一島鏈之內持續保有海空優勢;二、捍衛包括台灣在內的第一島鏈國家;三、主導第一島鏈之外的所有區域」。報導還說:「對於台灣,美國視之為在南中國海的合作夥伴和盟友,這是非常明確的訊號(code),…」。
消息人士稱,該文件的台灣用語,應理解為美國承諾保有阻止的威懾力,並在必要時,排拒中國(大陸)對台灣的入侵,而不僅只是意圖。
這是很明顯的「出口轉內銷」,先在澳洲媒體發布訊息,再行於美國公布解密外交文件,來踐行「戰略清晰」的遏制中國大陸的外交路線,而此等操作手法也是前所未聞。
川普政治遺產 對台是資產?
美國國務院全面取消與台灣接觸的自我限制,對此,總統府表示「謹慎負責維持對外關係平衡」的立場,看來並沒有興奮過頭,蔡英文保持理性持續觀察的態度是對的;畢竟,川普時代的政治遺產,對台灣來說到底是資產還是負債?特別是在美國政黨輪替,拜登和新任命的國務卿就任以後才能正確評估,包括川普政府下台前的決定,拜登新政府的立場如何?國務院內部涉台官僚體制是否全然順服,沒有抵制或觀望?
台灣此時若是表現得過度超前,北京的反彈又若是過度強勢,甚至不惜在台海做出具體反應,都會讓官僚體制的集體記憶和組織行為發生永久性的改變。「靜置」、「冷卻」,觀望一段時間不會是壞事。
拜登陣營在上任前,只是被動回應媒體說明拜登會落實《台灣關係法》及美國對一個中國政策的承諾,將繼續支持和平解決兩岸議題,以符合台灣人民願望與最大利益;拜登一向認為,美國對台灣必須維持堅定、有原則且跨黨派的支持,也努力確保這一點。拜登陣營說得四平八穩,只是一個沒有令人意外的說法;可是,若是刻意只提到《台灣關係法》,那「三報『二』法」的新框架呢?
(輔英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教授、兩岸暨國際關係學者蘇嘉宏撰,記者趙家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