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東興∕大村報導
大葉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系副教授吳建一指導碩士生江育昌,用絲素蛋白膜代替質子交換膜,應用於微生物燃料電池發電,相關論文參加逢甲大學綠能科技暨生技產業發展研究中心辦理的國際生物氫能暨生物程序研討會,獲頒論文第一名。
江育昌表示,過去絲素蛋白主要用於紡織工業和醫療材料工業,而絲也是奈米級電容器材料之一,因此嘗試把絲素蛋白應用到微生物燃料電池上。絲素蛋白是由蠶絲被製程淘汰的蠶繭萃取出的,他將不同比例的絲素蛋白做成薄膜,並與標準質子交換膜實驗對照,證實絲素蛋白膜的生物相容性,使用在一端細菌、一端藻類的微生物燃料電池時,不會影響藻類的汙水處理效果,發電效益也是可行的。
大葉副教授吳建一指出,實驗室獲教育部潔能系統整合與應用人才培育計畫,研發可以淨化廢水又能發電的「綠藻電精靈:微生物燃料電池」。微生物燃料電池的原理是微生物經厭氧作用,把汙水裡面有機物的化學能轉換成電能,陽極、陰極之間有一片質子交換膜,目前國際大廠有生產燃料電池使用的質子交換膜,但單價相對高,為提高大家使用綠色潔淨能源的意願,實驗室進一步思考有沒有可能用農業廢棄物來製作質子交換膜,讓整個製程更友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