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7月「孝道月」 盂蘭盆法會 傳遞報親恩

盂蘭盆法會的主角是法相莊嚴的地藏王菩薩,一般都會居中而坐。(記者陳俊文攝)

透過法事超度過去、今生父母、六親眷屬 而非令人生畏的鬼月

記者陳俊文、陳銀全∕台南報導

道教7月忙普度,佛教則忙辦盂蘭盆法會。兩者意涵相似,科儀和唱誦的經典不同。台南很多佛寺廟辦理盂蘭盆法會,有的從7月初辦到7月底,傳達的是「孝親月」、「吉祥月」,孝親報恩、積福修善的真正意義。

大觀音亭孟蘭盆法會由參加法會的報恩人向親人秉報。(記者陳俊文攝)

「盂蘭盆」是梵語,意為「解倒懸」,舉辦盂蘭盆法會即是透過法事解救亡者,有如解除倒吊懸掛的苦痛業報,使其離苦升天。其由來為目犍連尊者得到神通後,想要救度母親,佛祖告知要在7月15日設供修福,仗此功德迴向才能得度。因此許多寺院皆會舉行盂蘭盆法會,藉以超度過去、今生父母、六親眷屬等。

台南市延陵道壇第六代道長吳政憲表示,道教的普度和佛教的盂蘭盆法會,基本精神相通,只是唸的經不同,道教唸無上經書齋境,佛教則有梁皇寶懺,而普度和盂蘭盆法會一樣超度陰魂、歷代祖先。最後的科儀道教稱施食,佛教稱放燄口。

觀音亭金剛無上師登座放燄口。(記者陳俊文攝)

佛教認為農曆7月是「孝道月」,在盂蘭盆節這樣吉祥的日子裡,願已逝的親人皆能得佛菩薩的加持和護佑,因此這個月份並非令人望而生畏的鬼月,而是「孝親月」、「吉祥月」,感念累世父母的呵護;這是盂蘭節帶給人們孝親報恩、積福修善的真正意義。

只是今年盂蘭盆法會受疫情影響,各寺廟皆瘦身辦理,開元寺僅在農曆7月18日辦理一天,除少數功德主外,一般民眾不得入內參加。正覺寺則連辦8天至農曆7月26日結束,但也是也不對外開放,民眾得先電話聯絡,寺方再派專人在廟口拿資料。

竹溪寺從民國83起,每年農曆7月1日至20日,舉行盂蘭盆會消災、超薦法會,法會期間,更誦唸水懺、梁皇懺、地藏懺、地藏經等,農曆20日下午則有焰口普度,但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緣故,不開放入內參加,也不開放塔位給予參拜。

大觀音亭今年盂蘭盆勝會從農曆7月28日至30日下午先在功德堂灑淨,邀請先人來臨安位,許多信眾會在儀式過後擲杯卜問先人有否到來,在向先人秉告時,不少人潸然淚下,孝思之情溢於言表。

大觀音亭除三天誦經法事外,最後禮請金剛上師「放燄口」,以施食讓法會功德圓滿。「放燄口」不只讓先人得受利益,也讓十方無祀的孤魂領霑功德,是所謂的冥陽兩利。

不論道教或佛教都會在普度或盂蘭盆法會放燄口時灑錢,民眾都會擠在台前搶錢,民間的說法是盂蘭盆法會的錢要落地才能拿,但是道教則無此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