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花蓮西富國小校護張素連說,「其實我只是一個搭橋的人。」結合學校與社區,串連整合內外部資源,張素連的確是一座橋,一座引領學生自信地走出校園,走上舞台,進而看見自我優勢,也被世人看見與理解的橋。這座橋,讓孩子離開學校後,無論走多遠,都找得到來時路,找得到自己,找得到愛。
教育部二十六日發布新聞稿指出,獲選為教育家部落格人物典範的張素連,三十多年前自護專畢業後就任職台北醫院的外科部門,她在工作中發現接受體外震波碎石的病患多來自水質欠佳、醫療資源缺乏的花蓮,「那時就希望有一天可以去花蓮工作,幫助他們做好身體保健,免於疾病之苦。」
張素連提到,偏鄉孩子在健康上有許多問題,如頭蝨、視力、齲齒等,曾有孩子從小跟著媽媽吃檳榔而罹患嚴重蛀牙,她發現後帶著孩子往返就醫十二次,再經根管治療才痊癒;她認為,對疾病如此不依不饒,是因為「偏鄉孩子生不起病,這些病如果沒有被根治,會影響他們一輩子啊!」
有感於偏鄉孩子缺乏自信,更容易對自我充滿貶抑,無法看見自己的好,因此張素連努力募集外部資源與贊助,帶孩子走出偏鄉,進行校外教學,增廣見聞、強化自信;也經由參加各種比賽,幫助孩子看見自我優勢才能,發掘自己更多的可能。
三年前,張素連偶然在校園裡發現一隻蝙蝠因為吃了含有農藥的昆蟲而死,她決定藉著蝙蝠保育議題,從生命教育著手,帶領學生尊重生命。剛開始孩子都害怕蝙蝠,但後來認識蝙蝠的好,逐漸產生保護使命感,要當「蝙蝠代言人」。蝙蝠的命運,無形中與孩子緊緊相扣,幫助蝙蝠,也像在幫助自己。
在張素連帶動下,學校也將保育蝙蝠理念融入校定課程,學生則從教室走向社區,說服稻農減少農藥用量以保護蝙蝠,並結合綠野香坡農村發展協會,推出「友蝠米」品牌,行銷在地農產品,從友善蝙蝠校園擴大為蝙蝠友善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