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土地公是台灣民間信仰當中、最廣為人知的神明之一,也是台灣為數最多的廟宇,廟體有大有小,類型相當多元,許多農村地區的村里福德祠,數量至少都是十間起跳,台中市大甲區幸福里竟有四十五間土地公廟,堪稱是台中市土地公廟密度最高的村里,當地公所還特別出書介紹,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地方上的土地公祭祀文化與歷史脈絡。
在台灣民間信仰當中,數量最多的就是土地公廟,依所在的區域可分為田尾、水頭、庄頭、山頭等福德祠,祠體有多種類型,有三粒卵石砌成的小型石棚式,有廟後方土堆種樹的「土社式」,廟周圍建有涼亭的「涼亭式」,石板小祠式,小祠、中型祠與大廟等主要類型。早期客家聚落習慣在路頭、路尾、水頭、水尾跟橋頭供奉土地公,數量也較閩南聚落稍多。
都會區寸土寸金土地公廟較少,台中市大甲區幸福里多達四十五間福德祠,堪稱台中市土地公廟密度最高的村里,為此大甲區公所也特別邀集多位文史工作者,花費數年時間,才將區內的土地公廟整理成冊,讓土地公成為社區特色。
文史工作者也表示,土地公就像是派駐在人間的村里長,和人們關係密切,希望透過書本紀錄,讓大家能夠更了解地方上的土地公祭祀文化與歷史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