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清賢
全球疫情未歇,俄烏戰爭還在持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通膨高漲全球為患,在國際情勢不確定的變化中,中國大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六月十三日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在歐洲盧森堡進行四點五小時會晤。
根據雙方會後的公開聲明,與過去美陸高層對話內容並沒有太大的差異,但從形式與內容來看,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雙方就美陸關係和台灣等關鍵區域議題,「進行了坦誠、深入、建設性的溝通和交流」;憂的是,雙方在重要議題上仍各說各話,沒有共識。
美陸風險控管 避免發生衝突
這是楊潔篪與蘇利文的第四度交手,美陸國安高層頻繁接觸,反映出彼此關係確實愈來愈緊張。雙方為避免產生誤判,認為有加強對話必要,並進行風險管控。畢竟,美陸兩大強權若發生衝突,必然掀起世界性的災難。
俄烏衝突持續逾百日,美國希望中國大陸不要支持俄羅斯;中國大陸則批美方違背承諾,推動北約東擴,不該在背後慫恿他國讓俄烏戰事擴大化、持久化。如今,一場俄烏戰事的區域衝突,卻帶來國際糧食安全、能源危機,通貨膨脹,歐洲站在第一線,更是雪上加霜。
美國當前的物價指數創四十年來新高,供應鏈瓶頸已為經濟帶來嚴重負面影響,財政部長葉倫日前受訪時就坦承,過去一年誤判通膨情勢。現在,美國聯準會正採取升息等手段抑制通膨,連台灣也受累,我央行跟著調升存款準備率一碼。
美陸持續在台灣議題上針鋒相對,楊潔篪強調「處理不好將產生顛覆性影響」。美方則重申「一中政策」。雙方交鋒激烈,但還是需要管控危機。因為,美國期中選舉將屆,經濟必須要有起色;大陸方面對美國的圍堵進逼,也有不能輸的壓力。
大陸態度強硬 台批以武逼統
亞洲安全峰會「香格里拉對話」(SLD),六月十日至十二日在新加坡舉行。美國防長奧斯汀重申美國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獨,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並稱「中國(大陸)試圖通過其行動改變現狀」。大陸防長魏鳳和則強調,為防止台灣宣布獨立,「將不惜一切代價戰鬥到底,這是中國(大陸)的唯一選擇」。
從北京角度看,魏鳳和以「不惜一戰」的強烈字眼來宣示大陸軍方捍衛領土主權立場,同時,也是對美國針對台灣問題逐步往戰略清晰方向推進的明確回應。但台灣陸委會已立即發表聲明,反批大陸在「文攻武嚇」,企圖「以武逼統」。
綜觀中國大陸對台政策,迄今仍維持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楊潔篪的「顛覆性影響」警語、魏鳳和的「不惜一戰」之言,尚不足以代表中國大陸對台政策已有改變;但這並不代表兩岸毫無變數。隨著美陸對抗升溫、台獨勢力坐大,變的機率將愈來愈大。其實,看美陸國安高層頻繁會晤、亞洲軍事安全峰會的防長對話劍拔弩張,台灣才是所有壓力的承受者。俄烏衝突,可憐的是烏克蘭人民;當中國大陸嚴肅表達勿謂言之不預、美國重申「一中政策」不變,台灣應慎思該如何主動尋求好的定位,不讓兩岸關係走向非和平解決。
台海水域定位 美陸針鋒相對
近日,台灣海峽是否為「國際水域」引發熱議。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十三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中國(大陸)國內法,台灣海峽水域由兩岸向海峽中心線延伸,依次為中國(大陸)的內水、領海、毗鄰區和專屬經濟區」、「國際海洋法上根本沒有『國際水域』一說」。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十四日回應「台灣海峽是一條國際水道,這意味著台灣海峽是公海自由的區域,根據國際公約保障之下,具有包括航行和飛越的自由。」台灣外交部則再度重申「台灣海峽是國際水域,屬於我國領海範圍以外的水域均適用國際法的『公海自由』原則」。
台灣海峽的「國際水域」法理議題,凸顯兩岸分治的政治現實。若從兩岸各自遵循的憲法來看,對台灣海峽都能提出主權權利主張,但現實上,海峽兩岸的機艦卻有一道不去跨越的「中線」,而各國船艦卻又能在海峽水道上無害航行。此外,美國並不承認聯合國國際海洋公約,但現實上,也不得不尊重各國擁有十二海浬領海主權範圍。
「國際水域」議題也反映出台灣議題愈來愈敏感。近年來,美國軍艦幾乎定期穿越台灣海峽,台灣基於防衛也歡迎之至,中國大陸則從法理上建構主權主張的正當性;如果相關各方持續溝通不良,情勢發展無限上綱,對立的最後,就是比實力、拳腳相向。
累積善意 或能化危機為轉機
近日,中國大陸海關總署宣布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蔡政府批大陸是無理的「政治打壓」;但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則強調,台灣輸入的石斑魚先後驗出孔雀石綠和結晶紫兩種禁用藥物,禁令是安全考量,不該「政治炒作」。
回顧台灣石斑魚銷往大陸,是在兩岸二0一0年簽訂ECFA列入早收清單並降為零關稅。到了二0二一年,實行逾十年的ECFA是否延續,一度成了熱議話題,但大陸已在去年宣布兩岸簽署的協定關稅持續有效。由此,石斑魚禁令不必擴大解讀是大陸要終止ECFA。
大陸發出台灣石斑魚禁入令,反映出台灣正面臨三個困境。其一,蔡政府質疑禁令讓人措手不及,正凸顯了兩岸缺乏良性互動;其二,農委會提加工、分散市場措施,仍需拿納稅人的錢補貼;其三,生鮮農漁產品捨近求遠找新市場,產銷成本都將大增。
台灣農漁產品銷往大陸,應回歸產品本質與市場顧客導向。病蟲害、藥檢究竟哪裡出問題,相關各方要提供完整證據,進行強化、改善。如果出口日本、紐西蘭農產品出問題就道歉,銷大陸出問題卻是政治打壓,難免落人「雙標」之疑;買賣雙方若能從小地方逐步累積善意,或能化危機為轉機。
(前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黃清賢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