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國團戰鬥營 陪伴你我青春歲月

當年健行隊報名幾乎秒殺/近來轉型公益服務 率先成立民間防疫旅館

前言:對於許多三、四、五、甚至六年級生而言,在那個物質缺乏的年代,救國團是一個時代的共同回憶;對於許多人而言,如果沒有在學生時期參加過救國團的活動,那就真的太遜了。

在選舉新聞充斥之際,有一個值得大家注意與重視的新聞,那就是陪著許多人一起成長的救國團,即將被黨產會「滅團」。本報將推出系列報導,為讀者持續追蹤此重要議題。

近年來救國團積極轉型,葛永光主任把救國團定位為「以公益為主的服務型社會企業」。(記者康子仁攝)

記者康子仁∕專題報導

民國六十年開始,是一個危機與轉機共存的年代,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中日斷交、接連兩次的石油危機和中美斷交(那時的「中」都是指中華民國),台灣處於風雨飄搖處境,也使當時的年輕人感到徬徨失措,救國團的存在,不僅讓許多青年學子陶冶性情、鍛鍊體魄,更堅定對國家民族的信念,這些對台灣充滿信心與希望的年輕人,也為日後的台灣經濟奇蹟奠定基礎。

救國團成立於民國四十一年,許多人都還記得,那時推出的金門戰鬥營、虎嘯戰鬥營、霞雲戰鬥營、霧峰先鋒營和海上戰鬥營等,在當年那個經濟貧乏、交通不便的年代,成為許多學生寒暑假的首選,這些戰鬥營的名額,還有熱門的北橫、中橫與南橫健行隊,幾乎都要用搶的,因為不僅價格便宜,又能拓展視野、強健體魄,甚至一不小心還能結交男、女朋友,更有許多人決定共度一生。

此外,救國團推出的「大專社團負責人研習會」和冬令「歲寒三友會」等知識性及文藝性營隊,更是培養不少社團領導與藝文人才。民國五十八年起,救國團改由教育部督導,活動性質由戰鬥營改為育樂活動,期間每年辦理的青訪團,為國民外交做出傑出貢獻;「新聞研習營」和「編輯研習營」更是為台灣培養許多優秀的新聞和編輯人才。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知名的「張老師」也是救國團成立的,給予失去人生方向的年輕人心理輔導;還有許多人至今印象深刻的團康、嚕啦啦和營火晚會等,甚至在救國團活動中傳唱的校園歌曲,以及其後發展出的民歌,都成為台灣早年非常重要的文化資產,也是許多人不可或缺的精彩回憶。

救國團數十年來除了在陶冶學生性情和強健體魄做出巨大貢獻之外,對於貧苦學生的幫助、就業問題的解決、挫折心靈的輔導和對回饋鄉土的鼓勵等,都為台灣社會做出重大貢獻。

二0二0年新冠肺炎疫情剛爆發時,沒有一個旅館願意以身涉險充當防疫旅館,葛永光主任二話不說,率先成立民間防疫旅館,後來又是第一個收容確診病人的「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摘自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官網)

近年來救國團積極轉型,葛永光主任把救國團定位為「以公益為主的服務型社會企業」,以及跨黨派、跨宗教、跨族群和跨階級的全民團體。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二0二0年新冠肺炎疫情剛爆發時,沒有一個旅館願意以身涉險充當防疫旅館,葛永光二話不說,率先成立民間防疫旅館,後來又是第一個收容確診病人的「加強版集中檢疫所」,被問到難道當時員工不害怕嗎?葛永光說,「只要國家社會有需要,救國團義不容辭」。(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