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時內癲癇4次 團團醫治畫面曝光 甦醒仍後肢無力、沒食慾

大貓熊「團團」17日晚間突發4次癲癇,醫療照管團隊即時給予抗癲癇藥物緩解症狀。(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在八月三度癲癇發作,目前園方投以藥物與給予舒緩治療,不料,「團團」十七日晚突發四次癲癇,醫療照管團隊立即給予抗癲癇藥物緩解症狀,並且徹夜守候,十八日早上「團團」已甦醒,出現後肢無力、沒食慾症狀,需再觀察;動物園獸醫師表示,癲癇就是不定時炸彈,未來調整用藥濃度,並密切監控狀況。

動物園十八日上午臨時召開記者會,發言人曹先紹說,「團團」活動力、進食、排便樣貌等,時好時弱,病情上上下下,「團團」在十六日行動、進食狀態往下,團隊提高警覺十七日從早盯到下午;到了下午四點四十一分,保育員看到大貓熊「團團」突然發生癲癇,於是立即通知獸醫師。「團團」的癲癇症狀持續約一分鐘左右,當獸醫師陸續抵達時,「團團」的癲癇症狀已停止。隨後約十分鐘期間「團團」曾試著想要走動,但左後肢卻明顯無力;四點五十八分時「團團」再次發生癲癇,獸醫師立即為「團團」注射抗癲癇藥物,一分鐘後藥物發生作用症狀緩解,之後「團團」保持側躺的姿勢休息,醫療照管團隊持續密切觀察並和醫療顧問團及大陸專家取得線上聯繫。

接下來「團團」在晚間六點廿八分及七點卅三分又陸續發作。針對「團團」在短時間內數次發作癲癇的現象,醫療顧問團的專家建議先以施打輸液的方式持續給藥,待症狀穩定下來後觀察「團團」的情況,再適時調整治療方式。

醫療顧問團的專家建議先以施打輸液的方式持續給藥。(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動物園強調,由於「團團」的情形尚未穩定,保育員及獸醫師徹夜留守,以嚴密監測「團團」的變化,幸好經過藥物控制,「團團」十七日晚間七點卅三分之後未再發作癲癇症狀,並且在鎮定藥物作用下入睡休息,今天早上自然甦醒後開始嘗試起身活動,但後肢仍使不上力。

18日早上「團團」自然甦醒後開始嘗試起身活動,但後肢仍使不上力。(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獸醫師鄭秋虹表示,「團團」十七日發生的四次癲癇,第一次發作維持兩分鐘,後續三次都是一分半內結束,都沒有八月癲癇發作時間來的長;未來用藥方向也會做調整,包括抗癲癇藥物都會增加,也將監控血液濃度。

鄭秋虹指出,癲癇發作屬於「不定時炸彈」,在面臨不舒服的時候,除了腦部病變惡化,腸胃不適、身體機能影響或是天氣變化,都有可能增加發作機會。

曹先紹表示,團團有腦病病是確定的,會壓迫到生理機能,照顧過程就要特別注意症狀的頻率跟時間有多長,如果越來越密集、發作時間越長,警訊就更強,因此醫療除了打針以外,不同物種的用藥要對比行為、生理表現等更多科學支持作為後續研判,目前就是讓「團團」恢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