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柳蓓
下筆前才發現這個題目太大了,千字篇幅肯定容不下論述,但我又不願意分成上下兩集拖泥帶水,只好盡可能疏理要旨,萬一語焉不詳,那就多多包涵。此文談的是私人企業,軍公教不在討論範圍內。
在台灣職場,用一個字形容每日上班的心情,那就是「緊」,對工作無比的要緊,其他事都比不上工作重要,有工作才有錢入帳、才能付房貸、才能旅行、才能給父母生活費,甚至許一個小孩出國念書的心願,工作非常重要,有時凌駕健康之上。可是,我們都知道,太看重一件事,那件事就會分分秒秒綁架我們,捨身成仁都備覺哀榮,就像談戀愛,男生太在乎女生,就只能任由女方予許予求,反正愛到卡慘死。重視工作沒有錯,錯在心態與比例,除了工作難道就沒有其他事值得我們全力以赴嗎?當然,台灣的競爭力是在這種緊到不能再緊的文化下推至全世界,在國際間揚名立萬,但是我們或可思考,難道一定得在這種緊繃文化下才能展望國際嗎?
我們需要重新思考調整工作與家庭之間的比例,以及如何將順位調換。努力工作是為了什麼?為了家庭不是?台灣的職場本質本末倒置,默許將工作擺在第一位,然後犧牲家庭、犧牲親子時間、犧牲運動、犧牲興趣,只為了把錢賺好賺滿,讓家人過好日子,燃燒一個人成就全家人。
我們需要思考為什麼歐美國家在各自產業上,舉凡汽車工業、鐘錶工業、電腦科技、時尚產業等表現亮眼,相對的也能給家庭相同的關愛比例?甚至高於工作。因為教育。教育孕育文化底蘊,文化底蘊建立個人價值,個人價值成就獨立視野,獨立視野擴展獨立思考,而後產生創意,各式各樣的產業如雨後春筍般的被建立。歐美教育講究陪伴,講究家庭時間,講究個人價值,在這種氛圍長大的小孩以父母為榜樣,在工作與家庭成員之間取得適切的平衡。如果我們的父母總是放棄加班只為爭取與我們相處的時間,小孩長大後自然而然也會重視家庭時間而不是去賺一兩千元的加班費來增色可有可無的銀行數字。
我的兄弟在台灣從事科技業,我的先生在美國矽谷一樣從事科技業,所不同的是,台灣的科技人只要稍微提早下班(在滿八小時的情況下提早)都還得膽顫心驚,深怕上司誤會自己不夠賣命,隨便一個壞評就會影響年終獎金或是未來升遷。這攸關年輕人是否買得起房子,敢不敢育孕下一代,在這種壓力下,人可以多久不瘋?我的先生長年處於美式辦公室文化,家庭重要性永遠高於工作,比如某個同事工作太上心忘了買小孩的生日蛋糕,上司可能會催促他,「噢,快去買,記得買他喜歡的造型。」不忘再補上一句,「替我跟他說聲生日快樂。」
有人批評歐美人只懂享受,缺乏競爭力,也有人說,台灣人居安思危,勤奮,渾身是勁。如果歐美真的那麼差勁,為什麼我們整天仿效人家,還常常崇洋媚外?如果台灣人真的那麼強悍,為什麼有時卻又過度謙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