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謙易 記者/姚正玉
開辦各種課程 參與公益活動
由一群熱愛旗袍、嫁來台灣的大陸籍新住民成立的「台南市鳳之韻旗袍協會」,以旗袍為媒介,推廣中華傳統文化,協會也開辦各種課程、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展現陸配姊妹的自信和美麗,也透過各種形式的演出與全球旗袍文化隊伍接軌。
台南市鳳之韻旗袍協會理事長韋三元來自湖南,二千年與在大陸擔任台籍幹部的先生結婚來台定居。早期陸配不能工作,她就在家做手工,後來有了工作證才開始出去找工作,和先生白手起家,育有一兒一女。
韋三元來台19年 見證台灣人善良
韋三元熱心公益是因為她的小孩子有學習障礙,從兒子六個月開始到現在,帶兒子去復健的過程中,得到很多人的幫助,也看到台灣人的愛心和善良。
嫁來台灣快19年,韋三元早期生活非常辛苦,沒有網路沒有朋友,後來認識一些陸配姊妹,卻發現大家都有自己的問題,於是她也開始慢慢去了解姊妹的生活狀況,能幫忙的就盡量幫忙。
新移民組織 少有中華文化課程
韋三元後來加入新移民協會等組織,但發現沒有具有「中華文化」傳統內涵的課程,直到2017年,她獲邀擔任桃園市體育協會一場母親節活動主持人,看到旗袍以及武術的表演,她覺得南部缺少的就是這樣子一個傳統文化的隊伍。
張愛玲名言 女人都該有一件旗袍
張愛玲曾說過,每個女人都應該有一件屬於自己的旗袍,韋三元因此有了在南台灣成立旗袍文化隊的想法。韋三元說,旗袍表演要求比較低,學習快,尤其可以讓站姿禮儀、儀態變得更好,便請同樣來自大陸的舞蹈老師張楠、張莉及史文琪3位老師指導,陸續有一百多人參與練習,去年9月16日組成「鳳之韻」旗袍表演團隊。
林炳利鼓勵成立協會
表演隊組成後,積極參與各類公益表演活動,市議會副議長林炳利看到她們的努力,鼓勵她們成立協會,經過許多熱心的姊妹積極籌劃及運作,今年3月鳳之韻旗袍表演隊改成「台南市鳳之韻旗袍協會」。
80多位姊妹 利用晚上/假日訓練
協會目前協會有80多位姊妹,有來自大陸各省,也有來自台灣的各行各業,年齡都在30至50歲左右,大家排除萬難利用晚上和假日上課或參加訓練,最遠的住在北港,也有很多姊妹是帶著孩子一起來上課。協會開的課程有專業舞蹈、旗袍走秀、韻律舞以及民族舞蹈,大家換掉制服、脫掉圍群,換上美麗的旗袍、踩上久違的高跟鞋,從容站上舞台,展現自己的自信美。
陸配秀才藝 多元演出獲好評
韋三元表示,陸配們從參與公益活動中懂得付出,懂得手心向下比手心向上更幸福的道理,過程雖然辛苦,但獲得好評,總算有了代價,協會除了旗袍走秀、民族舞蹈、熱舞、古箏演奏,也有二代街舞表演,5月下旬北上桃園參加兩岸文藝交流演出,她希望很快能在台南舉辦一場盛大的中華傳統文化匯演,讓更多人看到「鳳之韻」,也看到陸配在台灣深耕中華傳統文化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