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探索〉兩岸問題重重 民進黨有對策?

美國總統拜登尋求連任,後續的美中競合,背後有美國國內政爭的延長戰線,必然也將直接影響台海情勢與台灣明年大選。(路透,資料照)
余元傑

二0二四總統大選各黨積極備戰,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在黨內已定於一尊,國民黨五月十七日正式徵召侯友宜,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也已經表態參選,許多民調陸續出爐,看似有走向三足鼎之勢,但實際狀況如何?況且,內外情勢發展瞬息萬變,讓人看得眼花撩亂。

距離二0二四總統大選還有七個月餘,五月的民調,或許可反映當下的民意,但要拿來預測未來?恐怕參考就好。韓國瑜二0一八年五月獲國民黨提名參選高雄市長,當時,外界幾乎都不看好。

 

 美國國內政爭 恐影響台灣大選

但當年八月南台灣連日暴雨,高雄道路出現五千個「天坑」,引發民怨,接著「韓流」風起雲湧。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韓國瑜以得票率百分之五十三點八七當選高雄市長。選舉過程,總有料想不到的事件可能影響選情。

總統大選不同於地方縣市長選舉,波瀾起伏的中(中國大陸)美競爭,兩岸關係、主權定位、國家安全,及其牽動的經濟發展,更是充分變數,隨時都可能成為衝擊選舉的重要議題。

美中對抗結構下,近日又出現高層對話契機。大國博弈,台灣議題又成美中談判交易的籌碼?後續的美中競合,背後有美國國內政爭的延長戰線,必然也將直接影響台海情勢與台灣明年大選。

國民黨方面,侯友宜雖然已經出線,郭台銘也承諾會盡全力支持侯友宜勝選,但民調顯示侯的徵召行情似乎瞬間蒸發,而郭台銘明知黨內徵召侯已是大勢而趨,卻仍要角逐提名,走這一遭所為何來?接下來,藍營又如何與挺郭派整合?

至於柯文哲,站穩兩岸一家親主軸,政策走向較可預測。二十三日啟動小額募款,傳出三小時募款金額即突破千萬,但許多解讀中,卻有綠營在背後相挺的說法;至於柯的網路聲量看漲,被發現一堆新帳號?柯文哲日前訪扁,也是冒出不少負評。

民進黨在前次大選因香港「反送中」事件疾呼挺港而獲利,選後對待港人來台,還是採取消極、緊縮政策。(路透,資料照)
 務實台獨 持續加碼一中一台

從三位參選人的兩岸政策觀察,國民黨對兩岸關係本來占有優勢。馬政府時代兩岸簽訂了二十三項協議,外交休兵,年年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對比綠營執政七年,台海兵凶戰危、斷交九國,農漁產品滯銷大陸。侯友宜喊出反台獨、反一國兩制,但藍綠執政的鮮明對比,尚未看到有力攻勢。

至於賴清德的「務實台獨」形象已經定型,持續加碼推向一中一台,甚至還落實於法律面。民進黨政府從國安五法到反滲透法,都很明顯的將中國大陸視為「境外敵對勢力」。

近日,針對一名大陸男子二0一八年來台遭路燈電死,獲高雄地方法院判國賠四百六十三萬元一案,行政院日前發函通令各部會「大陸地區人民亦為中華民國人民」等相關函釋停止適用或不再援用。

其實,從憲法角度,大陸人民廣義上仍為我國國民,只是兩岸治權管不到彼此,我方才有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立法,來區別大陸人民與外國人的不同待遇;相對的,中國大陸也設有國台辦、海協會,與台灣的陸委會、海基會對接。

具體而言,處理兩岸事務,雙方都不是以外交部為窗口。兩岸人民往來,台灣人民持台胞證、大陸人民持入台證,都不是持護照。在諸多國際緊急撤僑行動中,大陸也多次納入台灣人民。

 

 兩岸紅利限縮 台選民在乎?

此外,台灣人在大陸領取居住證,比照當地居民待遇,依法享受勞動就業,參加社會保險,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等權利。但對比民進黨政府對大陸人民採取的區別待遇,卻連外國人也不如,不只是國賠這一件。

現行法規中,陸配須在台灣住滿六年才可申請身分證及護照,其他外籍配偶只需四年;此外,即使民進黨在前次大選因香港「反送中」事件疾呼挺港而獲利,但選後對待港人來台,還是採取消極、緊縮政策。

民進黨政府擺明就是要阻礙與大陸的交流,落實一中一台的脈絡,無論在朝或在野,立場與主張都是一貫。反正兩岸這一塊,民進黨在選舉上本來就無法得分,其他在野勢力也不必想從中獲利。

至於中國大陸,政策上雖鼓勵兩岸民間交流,但執行面已採取「惠台在陸」;大陸雖開放台灣可組團赴大陸旅遊,但並沒有開放大陸組團赴台旅行,雙方相互卡關,反映兩岸政府完全沒有互信。

但兩岸官方不接觸,除了台灣觀光旅遊業受害大,大陸商務部已於四月十二日公告稱,對台灣禁止大陸進口的二四五五項產品進行貿易壁壘調查,迄今仍看不到民進黨政府拿出因應對策。兩岸經貿往來紅利限縮的變數愈來愈大,但台灣選民在乎嗎?

台灣希望重返世界衛生大會(WHA),民進黨年年到場外抗議,卻完全無法解決問題。圖為民進黨民代到會場外向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抗議。(中央社)
 重返WHA 民進黨只能抗議

再看台灣希望重返世界衛生大會(WHA),民進黨到場外抗議,年年行禮如儀,卻完全無法解決問題,說穿了,只是在持續操作「中共打壓」的大內宣作用而已,但選民會拿來和馬政府執政八年期間,年年出席WHA做比較嗎?

中國大陸挺過疫情,疫後的經濟復甦正在加速,國際貨幣基金(IMF)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將是未來五年全球經濟成長的最大引擎,中國大陸占全球經濟成長比率將達到百分之二十二點六,是美國的兩倍。

此外,中國大陸在二十大之後開展的大外交,在中亞、中東、非洲都大有斬獲,全球一百九十幾個國家,相較參與G7圍堵中國大陸約五十幾國,但大陸與全球其他四分之三的國家交好。美國主導的圍中、逆全球化政策,從經濟實力、地緣政治與聯合國選票爭取來看,都已經無法達到遏中目的。

今年是暴風雨前的寧靜。民進黨政府雖然內政治理很差,但販賣「芒果乾」(亡國感)還是有用的,蔡政府唯美命是從,武裝台灣還在持續加碼;目前為止,雖然賴清德的贏面仍大,但台海恐怕也要有備戰打仗的準備了。

(嘉南藥理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余元傑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