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鏡頭紀錄自然生態脈動的「追鷹人」萬俊明,因緣際會下,參與生態保育工作,又因參與拍攝工作,和草鴞結下不解之緣,才發現眾人尋牠千百度,驀然回首,「阿草」卻在他家西拉雅淺山處;日前出版《台灣草鴞與西拉雅鴞郎的旅程》,強調世上每個物種、族群,各有獨特之處,等著你我欣賞與尊重。
草鴞列一級保育類,與石虎、黑熊同樣面臨瀕危命運,然外界卻對牠相對陌生,俗稱「鴞郎」的西拉雅族生態攝影師萬俊明,耗費多年為草鴞留下完整影像,經由出書,揭開草鴞神秘面紗。
萬俊明的父親萬正雄,是西拉雅正名推手,也是台南文化獎得主,因父親擔任教會環保團契會長,他也參與生態保育,透過鏡頭,他更成為關注在地環境及生態保育的催化者。從小就在山裡長大,感受山林呼喚,返鄉投入生態攝影,曾以四分之一世紀時間,紀錄大冠鷲,以《西拉雅追鷹人》,入圍第一屆台灣生態環境影展並獲得法國坎城世界影展最佳環境影片。
會一頭栽入追尋草鴞的生命旅程,則是二0一七年時,族親拾獲受傷草鴞而結緣,後為執行拍攝計畫,深入山區尋覓,內心也因此燃起觀察記錄草鴞家庭的火苗。萬俊明說,「草鴞是唯一在地面築巢的貓頭鷹,地面有太多天敵,會利用草坡形成掩蔽環境」,他也赫然領悟,草鴞與西拉雅先祖除是親密鄰居,更因都喜愛以白茅草搭屋、棲息,更有相仿特性,因長期記錄鳥類,日久他也能模仿鳥叫聲,甚至與鳥溝通,而透過影片,他也成為最佳的環境教育教師。
萬俊明說自己是獵人,是轉型的西拉雅淺山鏡頭獵人,以鏡頭捕捉、守護大自然。在書中,萬俊明寫下自己追蹤草鴞過程,草鴞猶如引路人,讓他和大自然緊密相扣,透過萬俊明的筆觸,除讓人感嘆自然的無情和有情,而身為「鴞郎」,他又是如何以生命拚博,紀錄草鴞種種。萬俊明說,人類無法全然明白造物者創造的奧秘,透過鏡頭和文字,希望人類學習與各種生物共同生存、尊重生命,改善人和萬物一起生活的環境。 (記者林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