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漢
作者介紹:劉振漢先生現擔任台南文物協會監事,並於台南藝術大學攻讀「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玉器範疇。
陳壽彝生平簡介
陳壽彝(1934年—2012)是臺南傳統彩繪名師陳玉峰的長子。他從小展現出繪畫的天賦,在明治國民學校就讀時就開始嶄露頭角。由於戰爭的關係,他中輟學業並接受父親的指導,專心致力於傳統彩繪。受到表兄蔡草如的影響,他也開始嘗試藝術創作,並在工作之餘進行寫生和投稿。他的作品〈獨立山〉入選了第10屆省展,但他的父親對此並不認同,認為這會妨礙到工作。
陳壽彝30歲時,父親陳玉峰因肝病去世,子承父業,開始承接寺廟彩繪的工程。他的第一個重要作品是台南總趕宮和台北艋舺龍山寺的彩繪工程。
1980年代後,陳壽彝逐漸淡出廟宇彩繪界,專注於創作。他創作的〈母子〉一幅畫描繪了苗族生活,獲得了第四十屆全省美獎的第一名。1994年,榮獲教育部民族藝術民間彩繪類薪傳獎,並於1995年擔任全省美展膠彩畫部的評審委員。
2012年被頒發文化部「傳統建築彩繪重要保存人」的前夕,陳壽彝突然去世,享年78歲。他一生致力於彩繪藝術,留下了許多傑出的作品,對傳統藝術的保存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藝術家之路—從廟宇彩繪出發
如前所述,陳壽彝先生初期養成是師從其父,其父親對於其要求在於素描上,父親要求其對畫稿必須反覆練習以求達到熟練,也就是這樣的要求使其打好札實的根基。
由於生活的現實面,寺廟繪畫成為其主要的經濟來源,但表兄蔡草如曾對他表示,民間畫師創作的寺廟繪畫作品,不會受到重視的。表兄鼓勵他要走藝術路線,要雙管齊下,為了自己的前途,需要公部門來肯定自己的能力。
為了在這個平衡中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陳壽彝積極參加各種美展和比賽。這不僅是對自己創作能力的一種驗證,也是一個機會去接觸其他畫家和藝術專業人士,從中獲取更多的靈感和經驗。
參展得獎自我突破
然而,陳壽彝在參加美展比賽時也面臨著挑戰。他需要轉化傳統的模仿並創造出更有生命力並屬於他個人風格的作品。
一九五五年他首次送件參加「台灣全省美術展覽會」(以下稱「全省美展」)評選,可是這次參賽並不順利,作品慘遭落選,對他是個極大的打擊,因此他北上向評審請益,有位委員看完他的作品直接說:「你是在畫尪仔,還是在畫人物?」,委員指的是,如果是「畫尪仔」追求的是熟能生巧將摹本上的圖案完美重現,但如果是「畫人物」則需要有詳細的觀察及畫家自己的創意與想法。他接受委員的評論和建議,從中吸收有益的意見,不斷完善自己的作品和技術,隔年再度送件即獲得入選。
多元豐富的創作
陳壽彝的藝術創作大概可分成幾大類,1、素描2、膠彩畫3、水墨畫4、寺廟彩繪等。
他成功融合了傳統的技法和風格,又不斷探索現代東方繪畫的新可能性。在膠彩領域,他運用豐富的色彩和細膩的筆觸,呈現出生動的畫面,讓觀者仿佛能感受到作品中所描繪的景象的真實存在感。而在水墨方面,他善於運用筆墨的深淺、濃淡和水墨的濕濕乾乾之間的變化,營造出靈動而富有詩意的意境。
他的作品這樣的作品不僅展示了他對傳統文化的尊重,也表達了對當代社會的思考和關注。他的創作題材多樣化,從人物、風景到抽象,每一幅作品都彰顯著他的獨特視角和創意。
超越傳統畫師的藝術家
陳壽彝是一位融合傳統和現代的畫家,他的作品彰顯著對台灣文化的熱愛和對藝術的執著追求。作為一位樸實的畫師,陳壽彝沒有被成功冠以華麗的外衣,而是一直保持著腳踏實地的態度。他曾在全台灣各地的廟宇工作,細心觀察並捕捉周圍的景物和情感,這些寶貴的素材成為他創作的靈感來源。他利用休息時間進行速寫和取景練筆,不斷精進自己的繪畫技巧和表現能力。這種不懈的努力和堅持讓他的作品更加細膩、生動,展現了他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對細節的關注。
通過繼承傳統畫師家業,他在膠彩、水墨等現代東方繪畫領域嶄露頭角,展現出獨特的創作風格和深厚的技巧功底。他的創作涵蓋廟宇彩繪和現代繪畫,題材多元,每一幅作品都流露著他對藝術的熱情和對細節的追求。陳壽彝的藝術成就獲得了公辦美展的認可,他跨越不同的東方媒材範疇,展現出他對藝術的獨特理解和創作才華。他的作品為觀者帶來視覺上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啟迪,同時也為台灣藝術界注入新的活力和創造力。
註:所附圖片來自陳文欽主編《陳壽彝七十藝術回顧選集》
後記
與陳文欽大哥認識是在台南文物協會,文欽大哥平時謙沖自牧頗有學者風範,經人介紹方才知其為府城藝術家陳壽彝的三公子。自從兩年多前進入南藝大藝術史暨古物研究所後,對於藝術有了新的認識與接觸,後來開始在中華日報發表文章,就更留心注意相關的藝術議題,更想將不同的藝術表現面貌介紹給讀者們,府城藝術家陳壽彝就是我想呈現的一個主題。承蒙陳文欽大哥夫妻的協助這篇文章才有機會呈現在讀者面前,在此特別致謝。
台南市文物協會成立至今已歷36載,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也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加入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