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訪學甲 研究高粱碳金價值

成大教授蘇彥勳(右三)昨天拜會學甲農會總幹事李曉軍(右一)、學甲區長張明寶(右四),洽談高粱固碳事宜。(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學甲報導

旱作高粱可在極端氣候及缺水環境中成長,透過光合作用固碳效果可期。成大教授蘇彥勳二日前往學甲區農會拜會,期與農會合作從田間觀測固碳結果,以利日後農民種高粱之餘,也能賣碳權。學甲農會總幹事李曉軍表示,此舉若是可行,有助於提高農民收益。

成大材料科學系教授蘇彥勳二日在前民政局長顏振標陪同下,拜會學甲區農會總幹事李曉軍、學甲區長張明寶,洽談與農會合作,協助調查高粱「碳匯」(種植過程中碳排、減碳情形),未來成為碳權交易標的的可能性。

旱作高粱可在極端氣候及缺水環境中成長,透過光合作用固碳效果可期。(記者盧萍珊攝)

蘇彥勳獲得國科會補助計畫,今年起研究奈米材料提升植物固碳效能,他說,從實驗室數據看到種植高粱不但節省水資源,也具固碳吸碳效能,未來有望成為「碳金」,成為碳權交易。

李曉軍說,如果高粱固碳未來可以獲得認證,成為碳權交易,對農民種高粱可說是另一額外收益,可提升契作高粱的意願,擴大契作面積,提高節水、國產高粱自給率又減碳,一舉多得。

台灣碳權交易所預計八月成立,學甲區農會與金門酒廠契作高粱種植面積,明年預計達一千公頃,未來有可能成為「碳金」,提高種植高粱的附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