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臺灣產業價值創新 工研院50周年專書發表

工研院《洞見未來 勾勒美好新境界》新書發表會,引領產業洞見未來,為下一代擘劃美好未來,左4為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記者彭新茹翻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工研院深耕產業五十年,十日舉辦《洞見未來 勾勒美好新境界》新書發表會,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及多位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對未來趨勢的洞察。

工研院表示,這本專書旨在引領臺灣走向未來的價值創新之路,為讀者提供深入了解未來科技和創新趨勢的機會,並闡述這些趨勢將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同時,工研院也希望透過此書,引領產業洞見未來,掌握競爭優勢,為下一代擘劃美好未來,再次淬鍊臺灣的經濟奇蹟。

院長劉文雄表示,近年全球經營環境的劇烈變化,疫情、戰爭、地緣政治、氣候變遷等紛至沓來,導致產業經濟與社會永續發展面臨挑戰。為使企業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在《洞見未來 勾勒美好新境界》一書中掃描當前環境的政治、經濟、社會與科技等因素,以二0三五規劃未來十二年的科技發展進程,歸結到「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四大應用領域,以及支撐四大領域的「智慧化致能技術」。

劉文雄說,技術的發展必須轉化為產業效益,才能驅動經濟成長,也規劃「創新創業」篇章,借重院士與專家智慧,致力營造創業環境和創業文化,促進新創事業的成長,期能為臺灣的產業灌注活水,布局全球市場。

在「健康樂活」部分,面對高齡和少子化挑戰,將來須融合科技和醫療,運用資通訊、人工智慧和大數據,以實現成功老化的目標。在「永續環境」領域,有鑑於邁向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是必然趨勢,臺灣企業需將淨零排放列為首要目標,利用減碳科技結合全球供應鏈,共同打造臺灣綠色競爭力。至於「韌性社會」部分,在全球局勢多變的環境下,唯有足夠韌性的產業才能應對突發事件,並為社會提供穩定支持。在「智慧化致能技術」領域,隨著物聯網、大數據和雲端運算的發展,未來將需要結合基礎應用並展現創新系統和應用服務的價值,從而開拓更多元的產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