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林宇軒
寶貴的知識大多在學院之外。十一月中,我與詩人蕭宇翔獲北藝大文跨所提供的流浪雲遊獎學金,前往新加坡進行七日的人文踏查。事先「計畫」日程的「流浪」,此次出行儼然是悖論修辭的身體實踐。
轉機於越南胡志明市、抵達新加坡樟宜機場後,手錶顯示晚間七點。時任南大(NTU)駐校作家的吳懷晨老師協助我們食宿與交流活動甚多,我們搭乘約一小時的地鐵到裕廊東(Jurong East)晚餐,而後至文禮(Boon Lay)轉乘公車抵達南洋湖邊歇宿。
不同於中心市區,新加坡西邊的街區多是清楚標示數字編號的組屋(Flat),數個組屋間設有一個複合的飲食區域,功能規劃明確;用餐區播放〈愛情恰恰〉、〈愛拼才會贏〉等台語歌,瀰漫一種時空攪拌之感。期間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無非是第三日在小印度(little India)、阿拉伯街(Arab Street)、中國城(Chinatown)的文化巡禮,如此豐富的人文風情著實令人驚艷。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城的國家圖書館內,我們看到了曹馭博《夜的大赦》、楊智傑《野狗與青空》、零雨《女兒》、《百年降生》等台灣文學作品。
第四日晚間,我們前往胡大飯店,受到南大中文系主任、詩人游以飄的熱情款待。席間除了享用美食,我們也互贈詩集,交流了兩國的文學觀和社群現況——新加坡青年詩人的發表類近於台灣,多在副刊、詩刊、文學雜誌、文學獎等處,而新加坡各類文學組織的對位關係也和台灣頗有相似之處。
第五日下午,我們至駐新加坡代表處童大使的官邸參與台星作家的交流活動,聆聽衣若芬主持、吳懷晨與陳志銳主講的「台灣和新加坡詩人對談會」。陳老師1994年在台灣寫下〈雖然詩社創社十大宗旨〉,每句以「雖然」起始,最後兩句寫到「雖然沒有雖然∕但是有但是」,顯見對語言的詩心。驚喜的是,除了有新加坡文化獎得主林高現身,還巧遇來洽談台星文化交流的向陽老師。晚間,我們馬不停蹄地赴2023新加坡作家節(Singapore Writers Festival)參與吳懷晨老師受邀對談的活動,主題是「The Paiseh Piece: Writer’s Worst Hit」,當中「Paiseh」即福建話「歹勢」之意,由此見證語言的交融。全以英語對話的作家節現場,滿座的觀眾回響熱烈。
回台前日,我們參觀國家博物館之後,晚間在草根書室主講「頂加上的提琴手」,度過了美好充實的夜晚。小小空間有台灣人、新加坡人、馬來西亞人、香港人,提問非常踴躍,文學與文化的密切交流讓講座整整延後了四十分鐘結束。對於治安良好、環境整潔、調控精密的島國,七天實在太短。除了幾位老師,我必須向未及見面的新加坡作家協會的林得楠會長表達謝意與歉意,期待日後赴星再進一步交流。
(本專欄作者為台大台文所、北藝大文跨所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