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中華文薈〉縫隙裡的情思──洪淑苓的現代詩創作概觀

20230705於台大中文系會議室

■涂書瑋

作為當代臺灣重要的女詩人之一,洪淑苓的詩風受到中文系在戰後所奠基的學院傳統所影響,但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其不拘限於「雍容典雅」或「溫柔敦厚」的路線,而能別開新路,在當代繁雜、多音、喧嘩的世態人情之中,尋覓一處處能夠容納自身情思與感受的「裂縫」。在其中,不論是夢、愛還是美,洪淑苓的詩向來慣常於從日常生活中種種不起眼的經驗裡提煉詩意,並且以內在的沉思拼湊自我的樣貌與輪廓,重新理解、釐清、反思自身的性別角色與大我、社會的關係。

這就是洪淑苓,既私我、內向又不偏廢社會公理的探尋,在沉靜的抒情中體現凌厲的詩思。如張默評其詩「溫婉率真」,陳義芝認為「著墨於情景描繪,卻能不帶雜質,生出詩意」,顏艾琳視其詩「宛如屠殺美好童話的刀劍,溫文柔雅又鋒刃尖利」。以上的評價,顯現洪淑苓創作思維的多面性與複雜性,樸實、口語、含蓄,卻又深情、柔韌、練達。

20240120陽明山賞花

從題材來看,從早期的〈合婚〉到〈尋覓,在世界的裂縫〉,家與家人一直是洪淑苓主要的創作靈感來源。以前者為例,〈合婚〉獻給夫婿王基倫,以古典的情境與意蘊烘托自身待嫁的複雜心情:「未來 從彼此的眼眸出發∕喜怒還是會有的∕深情,應在眉睫∕或是唇間」。部分段落使用「虛筆」,成為一幕倒映於現實的鏡像,句法與思路靈動,意象既抽離又妥貼,如「你且翻過那柔軟芳香的玫瑰牆來∕像舊時約會一樣∕說些傻氣有好聽的話兒∕我繡滿詩句的雙人枕∕才容許你醉臥∕容許你高歌」。這首詩走出了女性文學「閨閤」、「婉約」、遙盼「歸人」的傳統格局,將自身女性的情思與感覺放置在抒情理路的中心,做出現代意義的轉化。

洪淑苓亦時有依託物像,而呈現人間情境與轉喻生命哲思之作,如〈荷花詩抄〉、〈時間之岩──詠澎湖玄武岩〉、〈秋荷十帖〉、〈風與玫瑰〉等詩皆是如此。如〈秋荷十帖〉之二:「若不是白鵝∕划過這一潭細碎∕我幾乎以為∕時間∕等於∕永恆」,這類詩作不停留在睹物思情,而是讓情思深入物的表裡與「縫隙」,拓寬「物」的詩意情境,並讓「物」轉化成為生命的「寓言」。

還有另兩類詩,一類主要是反映時事、介入社會現實色彩濃厚的詩作,如〈腥臊的雪——為張富貞、彭婉如、白曉燕三位女士而寫〉、〈地震日記二則〉、〈靈魂的碎片——悼高雄氣爆事件傷亡者〉等,如寫九二一大地震:「早餐∕脆脆的玉米片∕像樓房卡啦折斷的聲音」,日常的輕盈與災難的恐怖並置,表現出驚惶的心理氛圍,呈現出極具反差的藝術效果;另一類則是傳達女性生存處境、挖掘女性內在經驗的詩作,如〈女聲尖叫〉、〈晚間新聞〉、〈原配夫人〉等等。從語言的表現上來看,洪淑苓在這類詩作中並未呈現出與父權決絕割裂的主體性思考,而是更重視自身「作為女性」的情感經驗與感覺美學的挖掘。

洪淑苓的詩是「縫隙」裡的情思,其表現基調是溫婉抒情的,終極關懷卻是淑世理想的。「縫隙」,處在當下與記憶的交界,在現實與想像的區間,既是孔洞,是蓄積,亦是張望,也是洪淑苓尋覓、醞釀情思與寄託生命情懷的所在。這個從生命的「縫隙」拓展、延宕出的情思∕詩,往往帶有暖溢的情致,呈現微餘的溫度卻不刺燙、灼熱,而在情意溫潤之餘,又能在女性美學與社會觀察等面向有所側重,展現其維度寬闊的人文情懷。

20191030於台大研究室

 

洪淑苓簡介

洪淑苓,台大中文系教授,跨界的詩人與學者,鑽研民俗學、台灣文學、現代詩學,對女性詩學尤有獨到的見解。曾獲台北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優秀青年詩人獎、詩歌藝術創作獎。曾主辦台大詩歌節、秋以詩Choice&Joy詩歌音樂會、女力詩歌朗讀分享會等。著有詩集《尋覓,在世界的裂縫》、散文集《騎在雲的背脊上》等,以及學術專書《思想的裙角——台灣現代女詩人的自我銘刻與時空書寫》等。

尋覓詩集封面

溫潤有光的人情故事:洪淑苓《騎在雲的背脊上》讀後

■劉建志

洪淑苓教授擅長散文與詩,她以溫柔細膩的筆觸書寫人情。散文集《騎在雲的背脊上》中,許多文章曾發表於國語日報「愉快人間」專欄,是富有閒情逸趣的生活觀照。洪淑苓認為散文「必然有其生活依據與心靈的寫意,既是在紀錄世相,也是在書寫人情,而最終底則是一種姿態,一種安頓自我的姿態。」她的文章正可作為最佳例證。

洪淑苓的散文中,常有形形色色的人物交會其中。舉凡師長、親友、家人、學生,都帶著一樁樁特別的故事,匯聚在她的生命裡。她便如「吹笛人」般,將這些吉光片羽輕輕拾起,吹奏成動人樂章。

人與人相知、相遇,進而將對方的喜好、習慣惦記於心,是難得的福份。在〈記得〉一文中,洪淑苓寫出她喜歡喝茉莉花茶、吃飯配湯,與想自己煮咖啡的喜好,被好友們記得,使她「感受到如國王皇后般的尊貴」。每一個「記得」,都是印記在生命中的故事。

洪淑苓的散文常寫家人,自然的互動中充滿關愛,亦讓人感到溫暖。在〈山月伴我行〉中,寫到先生在路燈稀少的山徑中戰戰兢兢開著車,等到車子終於安全進入市區,才放下心中大石。此時先生說:「還好有你們在車上,不然我一個人一定不敢開這條路。」流露家人彼此的信賴。文末溫柔的月光灑在後座睡著的孩子身上,比月光更溫柔的,無非是洪淑苓想讓孩子們再睡會兒的慈母之愛吧!

在〈某教授的感恩家宴〉中,則寫出升等教授時,親戚們共同慶祝,分享喜悅。文中老婆婆、母親、弟弟輪番發言,對「主角」讚譽有加。人在功成名就後,總希望能將榮耀獻給栽培自己長大的鄉親故里。從這篇文章中,便可讀出這種感恩之心。

〈一對金手鐲〉更是洪淑苓對母親的細膩體貼。母親將嫁妝金手鐲改為一對,贈與自己與妹妹,但因金手鐲顯得「老式」,她不免暗笑母親的「慫」。然而,在妹妹出嫁時,洪淑苓看到母親的眼眶泛著淚水,此時摸摸手上同款的金手鐲,「才知道母親對我們姐妹的疼愛與惦念」。於是,她開始仿效母親,年節與盛會時會戴上金手鐲,將自己打扮得像貴夫人,「因為我也像她一樣,用敬慎的態度,面對這個凡塵俗世,面對這個充滿溫情的人間。」

關於友情,洪淑苓亦珍惜緣分,使「舊雨」有成為「新知」的契機。在〈友誼希望工程〉中,她以「建設性的比喻」描述與「小沈」從高中結緣的友情。儘管很長時間只是維持著「君子之交」,但隨著光陰荏苒,與「小沈」的情誼卻越見深刻,一點一滴建立起「友誼的殿堂」。在〈兩條平行線的交集〉中,洪淑苓更以「黃金距離」發想,從高中校慶時拍下的合照,到一起執筆「愉快人間」專欄。洪淑苓精巧的比喻:「這些點點滴滴的接觸,好像隨意捺下的小黑點,終於連成友誼的長線。」與惠如的情誼「像交錯彎曲的連環圈圈」,時常相伴。

根據吸引力法則,類似特質的人會互相吸引。洪淑苓的閒適與優雅、真誠與童心,使她身邊的人都可親可愛,筆下人情遂溫潤有光:一束帶雨的玫瑰、幾片波士頓的楓葉、以詩集交換的珍珠……都被細心勾勒,連綴成文。翻開洪淑苓的散文,便如通往一座秘密花園的小徑,美景自相映發,使人流連忘返。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