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Views 0Comments
〈 全球探索 〉兩老相拚 拜登川普誰勝出?
■丁仁方
美國二0二四年總統大選首場電視辯論落幕,聚焦的話題,不只在於兩黨政策差異,而是從年紀凸顯出對國家領導人心智能力的擔憂。這場拜登主動邀約、提早進行的電視辯論會,民主黨顯然是失算,整個態勢發展已對拜登極為不利。
八十一歲的現任總統拜登與七十八歲的前任總統川普,兩人歷經九十分鐘的唇槍舌戰,一位老態龍鍾,說話結巴、錯誤;另一位則鬥志昂揚,卻能謊言連篇,還大言不慚。
現在,拜登所屬的民主黨社群,已難掩恐慌氣氛,黨內湧現「換人」聲浪。距離十一月五日投票日還有四個多月,拜登即使在八月通過民主黨大會正式提名,仍要一路面對心智能力的強烈質疑。
老態龍鍾 拜登心智猛遭質疑
其實,媒體CBS先前就已針對兩人的心智認知健康問題進行民調,結果認為川普適任總統的有百分之四十二、拜登僅有百分之二十五;媒體ABC也做了心智敏銳度民調,川普也以百分之四十二勝過拜登的百分之二十三。
這場電視辯論會,兩人心智能力差異又更加明顯。拜登表現不符合期待,如果無法改變劣勢,甚至九月十日的第二場總統辯論會表現「依然如故」,基本上已經很難翻盤。
但也有部分人士認為,拜登在政策論述上仍占有優勢,選民亦看重解決問題能力。CBS民調就提問誰有能力因應美國當前危機?結果,拜登以百分之四十六勝過川普的百分之四十二。可見,執政能力與心智狀況還是有所區別。
另外,《華盛頓郵報》也有一份民調,詢問哪位候選人比較走極端,結果是川普大於拜登;民調機構蓋洛普在最近對兩人的極化印象調查中,川普的百分之六十三也明顯高於拜登的百分之三十八。但「太保守」或「太自由」,是否就一定會讓選民擔憂?
該民調顯示,有百分之五十六認為拜登的政策「太自由」,百分之四十四則認為川普的路線「太保守」。這種極化印象反映在政策上,川普則給人較「務實」的取向,拜登則相對較吃虧。
七個搖擺州 兩黨廝殺主戰場
美國有七個州擺盪於民主黨與共和黨之間,也是兩黨廝殺的主要戰場。這七個搖擺州在民調中最關注議題,依序是經濟占百分之三十四、移民百分之十五、民主百分之九、墮胎百分之九;經濟議題中又以通膨相關的民生物價就占百分之六十二。
目前,美金利息仍不敢下降,就是因為美國通膨壓力大,仍需要維持較高的利率。攸關民生的通膨現象,正是拜登的痛腳,也是川普出手猛攻的焦點。
川普另一個著力點是移民政策。拜登上任三年多,移民人數達到七百萬,衍生美國社會治安、犯罪與爭奪工作權的疑慮。民主黨向來在非裔、亞裔選民上占有相對優勢,但去年十一月與今年四月的兩次民意調查顯示,黑人對拜登的支持度下跌了百分之二十五;亞裔選民對拜登的支持度也掉了百分之二十一。
換言之,過去力挺民主黨的有色人種,態度已開始轉向。川普雖然被批評是種族主義者,且老白男的鐵票仍舊穩定,但民主黨在非裔、亞裔選民中的優勢正在降低。
民主內戰 美國極化雪上加霜
其實,電視辦論一時之間很難將經濟、移民、墮胎等政策說明清楚。《紐約時報》統計,川普在整場電視辯論會中二十六次謊言,拜登直指川普身繫聯邦重罪,還有諸多反民主作為,根本不適格競選總統。
但是,川普說謊這件事,支持者似乎已習以為常。現在,川普的支持度不但足以抗衡拜登,實際上還可能被低估了;因為,川普形象備受爭議,讓部分支持者不願意表態。另一方面,拜登沒能在辯論會上加分,反而面臨民主黨內鬆動、要求換人的挑戰。
美國民主政治走向極化,箇中原因很複雜,選制是原因之一。例如,選區劃分迫使候選人如果不走極端就無法勝選,再加上網路社群的同溫層效應等,也讓美國社會兩極化趨勢雪上加霜。
再者,美國的民主制度不如歐洲民主的根深柢固。在深層政治文化中,美國缺少了公民社會的「包容性」;美國雖然被稱之為民族大熔爐,但並沒有解決民族融合問題。
美國社會種族議題、移民政策以及資源分配上的衝突等,迄今仍是無解的課題,各種矛盾反映在社會不同階層與各個領域的極化亂象,被形象是「民主內戰」。
至於美國這場大選對美中(中國大陸)關係、台海情勢可能的影響?從目前當選機率較高的川普來研判,對中國大陸而言,經濟上不利、政治上則有利;對台灣而言,在川普善變、不確定的政策操作中,將會付出更大代價。
川普若當選 台灣恐將更不利
川普在經濟上是保護主義,上台後會更強硬對中,貿易戰必然會再加碼、升級。但川普在政治上是孤立主義、機會主義,可能會讓俄烏戰事結束、撤出美英澳AUKUS等同盟、減少在菲律賓租借基地,以及要求日、韓加碼軍費支出等。
對中方來說,孤立主義比民主同盟要好對付;川普入主白宮,中方可望減緩美國結盟打群架、制裁的壓力。對台灣的影響?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黎安友,今年初接受媒體訪問時,曾提出川普上台後兩種可能的極端做法:
其一,川普可能以某種形式承認台灣,例如協助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代表處更名,甚至與台灣締結共同防禦條約等,目的是展現對中強硬姿態並測試中方底線,但這將引爆台海危機。
其二,川普曾比喻台灣只是他「桌子上的筆尖」。川普可能為改善美中關係進行利益交換,例如美方就是否接受「互不隸屬」,逼民進黨政府就範並與北京談判,至於對台灣是不是好事?已無關緊要。
以上兩種極端可能,都凸顯了台灣並非美國主要戰略利益。民進黨政府汲汲於爭取民主同盟,卻將面臨亞洲夥伴關係付諸東流、保護強度不及拜登政府的困局,甚且還要花更多的軍費,對台灣都將更加不利。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丁仁方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