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鈞堯
尚未認識盧美杏以前,我已經在閱讀盧美杏,只是主編、編輯,經常隱姓埋名,看稿、審稿、設局插畫,以迄再怎麼心煩,都得按捺心火,一再校稿與看版,以罹患飛蚊症、骨刺為代價,讓作者佔據版面,才在小小紙頁產下囝仔。
我曾以古龍「嫁衣神功」形容編輯人,自己練好無法施展,過繼他者才能發揮,編輯如果不是爸爸媽媽,好歹也是媒人,只是作者未必常懷感念,一切理所當然,一旦錯植篇名、作者名諱,大舉興師問罪,美杏在〈八爪魚之味〉稍舉作者千奇萬怪,為編輯行業註解。
我每以自己編輯經驗達十七年,作為光榮印記,動不動就請出,亂戳亂蓋,美杏則達二十幾年,她長期蟄伏的《中國時報》「浮世繪版」、「寶島版」,蒐羅社會習俗、庶民文化,與同事企劃「金庸茶館」,邀請金庸本尊親自回答台灣讀者各樣疑難雜症,我記得有一題是,新版《射鵰英雄傳》東邪黃藥師與梅超風,師徒之間似有曖昧,引起舊版、新版粉絲不同看法,當時且還原黃蓉為洪七公所作宴席,創意與精緻蔚為話題,且正值選舉,總統大選人逕以金庸筆下武俠人物自擬,原來一切煙霧,都因為美杏與編輯團隊,背後燒紅爐火。
美杏精彩企劃不斷,一百個問題問村上春樹、我的主題曲、便當等徵文,「典藏艋舺歲月」展更為經典電影《艋舺》奠下成功基石。儘管曾有熱鬧且深具意義的大企劃,她卻少提工作,聚會時,與大夥家常、吃飯、唱歌,頗有笑看紅塵氣慨。
美杏從幕後走到眼前,是這幾年的事情,跟我們胡鬧歸胡鬧,事情都看得清晰,一旦有要緊事了,我還在一邊顧著斟酒,另一頭人家已經升堂,細問原告、被告以及隱性衝突,提供溫柔處理方案。二0二二年三月中旬,在牧羊女主導下,一夥人於金門召開豆梨花采座談,探討新環境元素的介入,可以成為文學背景,美杏提出許多可行、可親的政策,用花朵孵夢,篤實可行。
座談會時,我介紹美杏是多元編輯人、作者的貴人,硬是攀親帶故地說她是金門人,先祖是明朝進士盧若騰。真耶、假耶,我們不曾計較,既然都姓盧,必有一點爐火星星燎原。我隱而未說的是,她也是我的貴人。二0二一年秋天出版第一本詩集《靜靜如霜》,同名作品發表在時報副刊,小說新系列《送畫人》,同名首作也在時報副刊。前者是最後一首、後者是領頭第一篇,都頗有劉備託孤諸葛孔明意思,因為我知道,美杏會幫我把作品,以理想狀態呈現。
她談編輯歷史的〈八爪魚〉用語鮮活,把乾燥歷程一一生動展演,我禁不住訊息她,「根本就可以從容寫好散文哪。」她回說別鬧了。我再回以,「酒量都能練了,還有甚麼做不到?」
一個人當橋梁太久了,是會忘記,自己也能駕車上路。我遂回以這篇小短文,為總是隱藏幕後的美杏,掀起頭帳。
(全文原刊於澳門日報)
盧美杏簡介
輔仁大學畢,曾任科技雜誌採訪編輯、台灣時報記者、中國時報寶島版、浮世繪版、家庭版主編、中廣《深情寶島》節目主持人、人間福報《杏福按個讚》專欄作者、就業情報《設計好生活》專欄作者、高雄市文化基金會董事、文學獎評審等,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
編有《典藏艋舺歲月》、《大城市小人物》、《希望在夢田──花蓮無毒農業》、時報文學獎得獎作品集《溫柔靠岸》、《蛛生》、《全世界最適合愛情的人》等書,著有《醫者──披上白袍前的十四堂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