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探索〉外交大戲連台 台灣準備好了沒?

東協(ASEAN)高峰會在寮國舉行,中國大陸與東南亞正進一步推進自貿區融合。(路透)
余元傑

美國大選高潮迭起,國際政治縱橫捭闔,各有綢繆;中國大陸在俄烏、以哈戰事中扮演調停角色,以及東協加三的外長論壇,中(中國大陸)日、中韓外交復談,連台大戲從國際到地緣政治,正走向一個不確定的新秩序,但台灣做好準備了嗎?

美國大選戲劇性的變化,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遭到槍擊,結果卻擊倒了現任總統拜登;民主黨力拱副總統賀錦麗出征,各家民調各擅勝場,但多方預測川普當選機率大增,「美國優先」及保護主義可能再掀狂潮,改變國際秩序。

 

大陸使力 以哈、俄烏現轉機

中東以哈戰火持續,伊斯蘭抵抗運動組織哈瑪斯受重創,並已造成近四萬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各方呼籲停火,但戰後如何安排?巴勒斯坦十四個派系在北京簽署《北京宣言》,將在戰後成立「臨時民族和解政府」,為停火談判露出一絲曙光。

這是北京繼去年三月斡旋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和解之後,再一次使力讓巴勒斯坦的兩大派系握手,受到國際矚目。北京已成為國際重大爭端勸和促談之地,然而,台灣媒體對《北京宣言》只是輕描淡寫。

其次,拜登退選,川普聲勢看漲,美國及北約能否繼續援助烏克蘭,也出現變數。烏克蘭外長庫列巴於二十四日赴廣州會見大陸外長王毅,尋求外交途徑解決戰爭,並看重北京介入調停的影響力。

但庫列巴在會後聲明中,強調烏克蘭支持北京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將繼續堅持「一中原則」。台灣民進黨政府一路力挺烏克蘭,現在卻面對烏外長提「一中原則」,我外交部選擇譴責北京,對烏克蘭不置一詞。

再看與台灣地緣政治與經貿關係密切的日、韓、東南亞,日前在寮國首都永珍舉行的東亞高峰會外長會議、東協區域論壇,也有四個值得關注的重點:

巴勒斯坦十四個派系在北京簽署《北京宣言》,將在以哈戰後成立「臨時民族和解政府」,為停火談判露出一絲曙光。(路透)
拜登退選 外交政策被打問號

第一,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會晤王毅,就北京對台灣軍演等挑釁行為表示擔憂,強調維持台海和平及穩定的重要性。王毅則強調「台獨與台海和平水火不容」、會「不斷壓縮台獨空間」。

美中戰略對抗的結構雖未改變,但拜登已經宣布不再連任,川普選情則愈被看好。在後拜登時代,代表拜登政府的布林肯,國際政治發言份量已大不如前,美國外交政策的延續性也被打了問號。

第二,王毅會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雙方就事關和平與安全的重大議題交換意見,應允加強在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等多邊機制的合作。拉夫羅夫還祝賀中方推動巴勒斯坦各派系共同簽署《北京宣言》。

俄羅斯為突破西方制裁封鎖,經貿外交觸角積極伸向東亞、東南亞,中俄雙方決定加強戰略合作,以東協為中心,共同促進地區和平穩定繁榮。

第三,「中國(大陸)—東協外長會議」中,王毅呼籲雙方加快中國大陸與東協自貿區三.0版談判,推進區域產業供應鏈融合發展,及擴大本幣結算規模等。

大陸與東協 推進自貿區融合

在區域安全議題也有具體成果。陸方表態願率先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區條約》議定書;會議通過《中國—東協外長關於加強人道掃雷合作的聯合聲明》,共建「無雷東協」;各方對大陸為「南海行為準則」促進區域穩定表示歡迎。

第四,東協與中日韓(十加三)外長會議,王毅指出,兩個月前,中日韓領導人相隔四年再次舉行峰會,為十加三合作注入新動力。新形勢下,要團結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朝著建立東亞共同體目標邁進。

日本外相上川陽子、韓國外長趙兌烈都向王毅強調堅持、尊重「一個中國」的立場沒有改變。日方表達願與中方保持建設性溝通,穩定中日關係;韓方則呼籲中方在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方面,能發揮建設性作用。

綜合觀察,美國因為大選頻添變數,外交政策的延續性及影響力被大打折扣;俄羅斯的外交與經貿觸角,則是伸向東南亞;中國大陸與東南亞正進一步推進自貿區融合;而中日、中韓關係的改善,將有助於緩和東北亞情勢。

顯而易見,美國忙於大選內鬥,中國大陸影響力持續擴散,各方設法緩和、促進對中關係,但台灣對於周遭變化幾乎都「置身事外」、沉默以對,也看不到具體因應對策。

強颱凱米肆虐南部,高雄港都變「水城」,賴清德竟還肯定高雄治水有功,實與受災民眾感受落差極大。圖為高雄七賢三路淹成黃河一片。(中央社)
面對外部轉變 賴政府沒對策

事實上,大陸山東艦從七月九日至十八日航行於太平洋上,總計實施約四百二十四架次艦載戰機及直升機起降訓練。這種隱含對美日進行「區域拒止」的演訓,影響台灣安全事關重大,台灣民眾也只能從日本防衛省公布的資訊才知道。

當川普公開宣稱台灣要為美國出面防衛付「保護費」時,民進黨政府並沒有思考調整兩岸政策,對未來軍費大幅加碼卻已了然於胸。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台灣願意付出更多責任防衛台灣,保障安全」已意在言外。

民進黨政府對外部挑戰、兩岸關係惡化冷處理,主要是認定對其政權不構成威脅。賴清德在民進黨全代會持續強調台灣的國家主權,堅持台獨路線一以貫之;但對可能挑戰政權的黨內派系爭鬥、朝野對抗,卻相當激烈。

已辭職的前海基會董事長鄭文燦因涉貪案遭羈押;綠委陳亭妃被正國會除名卻選上了中常委,和賴系林俊憲的台南市長之爭白熱化。國會改革法案被憲法法庭迅速裁定暫停處分;民眾黨新竹市市長高虹安、國民黨立委顏寬恒分別因涉貪案被判重刑。政壇瀰漫一股肅殺氣氛。

強颱凱米肆虐南部,高雄港都變「水城」。賴清德前往高雄勘災加補助,竟還肯定高雄治水有功,實與受災民眾感受落差極大;但今年不是選舉年,賴的勘災、肯定、補助三部曲,顯然認為這一場水患,也還不致影響民進黨政權。

(嘉南藥理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余元傑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