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秋儒∕專題報導
嘉新企業集團創辦人張敏鈺先生,自幼家境清寒,感於未能接受正規教育,發願於事業有成後,回饋深耕文化教育。一九六0年張創辦人設置嘉新獎學金,並於一九六三年六月十日成立「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獲頒第一號「財團法人設立許可證書」,為臺灣第一個由私人創辦的基金會,一九九四年為紀念張創辦人功在嘉新及已故夫人龔福明女士,變更全銜為「嘉新兆福文化基金會」。
「嘉新獎學金」成立初期以就讀中等學校之軍公教子女、社會清寒子女等成績優異學生為獎助對象,而後增列大學獎學金,一九六五年成立「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由中華日報協辦,獎勵在田徑與游泳項目成績優異之學生,並配合國家體育政策發展。
除了兩大獎學金,基金會亦關注國內文化學術發展,陸續創設其他獎助項目,包括優良著作獎、研究論文獎、特殊貢獻獎、嘉新新聞獎、嘉新科技研究獎等。至今已有超過十餘萬優秀學生與傑出學者,受惠於基金會各種獎助。雖然部分獎項已功成身退,成為會史的一部分,但它們都曾引領風潮,受到國人普遍的關注。
基金會與時俱進,近年來更積極投入鼓勵青年創業、弭平國內城鄉教育資源落差、以及世界永續發展等計畫。譬如大力贊助偏鄉兒童課後輔導計畫、創設獎學金高達十萬元的嘉新永續力獎學金、以及自二0一四年起即與時代基金會合作,建立新型態創業育成中心,協助並鼓勵有志青年勇於創新、創業,提升國家競爭力。
今年獎學金計539生獲獎 典禮降低碳排
嘉新兆福文化基金會於今(卅一)日上午於新莊頤品大飯店舉辦獎學金頒獎典禮,頒發「第六十五屆嘉新獎學金」、「第六十屆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及「第三屆永續力獎學金」,三項獎學金共計五百三十九位學生獲獎,總獎助金額達新台幣八百八十六萬元。基金會六十五年來持續回饋社會,近年更著力強化兩大面向,發展傑出青年的培力計畫,以及積極鼓勵學子關注永續議題。
今年基金會從一千七百七十位優秀學子中,透過嚴謹審查程序,選出五百三十九位獎學金得主。
本屆典禮共有近五百位同學及家長出席,基金會藉此機會肯定得獎同學,更提供豐富內容來為同學注入持續向前的能量,包含展示歷屆獎學金得主的個人勵志語錄、本屆得主表演現代舞「初衷」、優秀獎學金代表分享奮鬥故事,以及台灣水泥業第一位女總座王立心總經理暢談真摯心聲與成長經歷。
除提供獎學金外,基金會積極與各大企業、公益機構合作,規劃培力計畫與活動並贊助交通費,讓所有得主無論居住何處都能受惠,如女力講座、一日成長營、跨國企業參訪等。基金會也希望發揮棉薄之力呼應當今時代問題,創立永續力獎學金,以喚醒青年對環境發展的關注。本屆典禮更具體落實減碳,從交通、場地布置、餐盒包裝及餐點設計,盡可能降低碳排及廢棄物,並進行全面性碳排統計,未來將以本次整體碳排量做為逐年改善的基準。
本屆典禮主題以「啟願」為主軸,「啟」願而非「祈」願,代表無論想要達到多麼宏大的目標,都必須自己跨出第一步。如同嘉新兆福基金會為促進社會美善,於六十五年前創立了國內第一個以助學為主的財團法人,迄今造福超過十餘萬學子,累積發放獎學金金額超過二億七千萬元,秉持初願,不間斷幫助弱勢學子、培育優秀人才、支持青年創業、文化推廣及提倡永續。基金會衷心期盼以「改變世界,有時只需一個人跨出勇敢的第一步」之精神共勉之。
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 助紀政/王冠閎更上層樓
以獎勵田徑及游泳項目成績優異學生為主的「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於一九六五年設立頒發,是國內民間鼓勵及培育體育人才歷史最悠久,也是極具榮譽性的活動。張敏鈺先生在工作經驗與旅遊各國的體會下,常覺得強健的體魄是一個人求學和事業的根本,體育獎的種子便開始在他的意念中萌發。一九六四年他和中華日報董事長楚崧秋先生(當時張敏鈺先生亦擔任中華日報常務董事)商定細節後,創設嘉新體育獎學金,並在一九六五年頒發第一屆獎學金。獎學金的申請作業自始委託中華日報社代辦,這也是本項獎學金以「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命名的原因。
受獎者當中不乏求學階段的潛力優秀青少年選手,在獲嘉新體育獎學金之肯定後,更堅定其志向,激發其潛能,終成為代表國家參加亞運、奧運之國手,並獲得獎牌者。兆福基金會為國家培育不計其數的優秀運動人才,並經社會各界高度肯定。
在田徑場上締造無數紀錄的傳奇選手紀政,曾是嘉新體育獎學金的受惠者。紀政回想起她初踏入體壇的年代,無論是政府、民間的資源都十分匱乏,體育競賽的關注度不如今日。紀政坦言,獲得「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對她家中的經濟狀況真的有了很大的改善,這筆錢讓家人在新竹買下房子,使她更能專注投入在田徑場上,不需隨時懷著不安感。獎學金制度對於年輕選手而言,更是一種「肯定」,因申請獎學金除了需要運動表現優異之外,學業成績也要達到一定標準。
二0二0及二0二四年代表臺灣出賽兩屆奧運的游泳新秀王冠閎,從國小領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到大學。王冠閎非常感謝兆福基金會二0一七年贊助異地訓練,對他幫助甚大,而後於二0一九年選入體育署「備戰奧林匹克運動會黃金計畫」,更加精進運動表現。
當然,「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除了獎勵優秀體育人才外,同時也不忘那些為國內基礎體育運動扎根的教練,每年亦頒發教練特別獎給這些體育教育幕後推手,期待透過善的循環,發掘出更多的「臺灣之光」。
1960年開辦 臺灣第1個獎學金 創多項光榮紀錄
臺灣第一個獎學金─嘉新獎學金自一九六0年開辦,第一屆申請學子高達五千餘人,共錄取一千兩百名,各獲頒新台幣三百五十元,與彼時物價相較,相當於一般公教人員一個月薪資,除可給付全額學雜費外,生活費亦綽綽有餘。嘉新獎學金開辦迄今超過一甲子,創造「歷史最悠久」、「申請人數最多」、「受獎人數最多」等紀錄,為台灣私人創辦基金會之先河。
嘉新獎學金於每年三月至四月中申請,經學校覆核後提交基金會。收件截止後,兆福基金會先依形式要件進行初審,隨後召開獎學金委員會議,由委員以多數決評定得獎名單,歷屆委員包含李元簇、李煥、蔣彥士、毛高文……等,足見此獎學金的公信力與重要程度。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的申請與評審程序亦同,每年兩項獎學金均有數以千計的申請件,顯示嘉新獎學金一直受到學生普遍的關注。
二0二三年嘉新獎學金得主——臺灣藝術大學的許同學,其父近年突因腦出血、右半身癱瘓,開腦手術也患上失語症,加上本身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不斷奔赴各醫院就診,前後曾住院一年進行治療。許同學原於婚宴會館打工,受疫情影響暫停,且打工時間不易配合父親就醫回診時段,決定先以學業為主,設計插畫接案為輔。許同學曾表示「我知道可能有些人也跟我有類似遭遇,也曾經在夜深嘆氣很累,閃過很想放棄自己的念頭,但希望我們可以哭、可以破口大罵,但還是要堅持下去。」基金會於審核過程中,發現許同學的設計才華及家庭狀況,主動邀請許同學至公司兼職,協助美編工作,提供其每月固定薪資來照顧家人,盼助許同學度過難關。
創立永續力獎學金 激勵學子關懷環境
基金會於二0二二年創立永續力獎學金,激勵對環境永續懷抱熱情並以實際行動創造改變的優秀學子,亦期盼藉此喚醒更多青年環保意識。鑑於當下地球面臨的巨大環境危機,永續力獎學金冀望啟發學生提出並實踐創新想法來減少環境損害(環境要素),滿足人類需要(社會要素),亦或促進社會經濟永續發展(經濟要素)。
歷屆永續力獎學金得主所研究或著力的主題相當廣泛,包含水資源永續利用、海洋生態保育、偏鄉教育關懷、綠能建築、公共衛生強化、及廢棄物循環再利用等,二0二三年的得主國立臺北大學陳映蓁同學於該年頒獎典禮上,分享如何以茶葉渣再利用為題,期盼解決每年花費三億元清運茶渣的問題。今(二0二四)年得主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黃怡瑄研究海中微生物分解PLA塑膠方法,希望成為解決海洋塑膠汙染問題的科學家,尋找人類與世界最佳的永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