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隨著中秋即將到來,是鱟爸鱟媽產下後代的最後時期,海科館表示,節令和節氣的來臨,也常是海洋生物的繁衍的關鍵時節。海科館進行鱟的復育今年已邁入第五年,這項「鱟知鱟學」也讓很多參與鱟保育的鱟保母學校師生們更加認識這來自遠古時期四億五千萬年前,即存在和被稱為古老的活化石的海洋生物一些特性與如何持續繁衍,避免在地球消失。
海科館表示,鱟一出生就有性別差異,當最後一次脫殼性成熟後,外型上會有明顯的「鱟」體工學設計,也就是公的三棘鱟殼的前緣有明顯的兩處凹痕,是為了更加貼合母鱟腹甲的弧度,同時避免被甩,並能將兩對步足演化成鉤狀,得以緊密的抱緊自己的老婆。亦會隨母鱟四處在海底闖蕩,等待每年的端午到中秋上岸產下後代;而母三棘鱟也會體諒老公,最後一次的脫殼後,便會將自己的後三對腹棘縮短,好讓老公可以方便鉤住,也避免傷及老公。在了解鱟基本知識後。
鱟保母目前已進行一百二十三梯次培訓與三千兩百一十人次曾經參與過,獲得許多回饋,有高中生因曾參與鱟保育的行列,而選讀生物系所就讀或參加鱟保育志工的培訓;更有家中漁船因誤捕到鱟時,也會送到鱟保育中心收容照顧,這都顯示鱟保母學校的推動,是緊扣住環境覺知、知識、價值觀、技能及行動等五大環境教育目標,也是海科館持續堅持守鱟推動「鱟知鱟學海洋公民科學行動計畫」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