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催芽及防減災多一分巧思 少一分憂慮

台中農改場人員向農友說明優化催芽技術及推廣防減災資訊。(台中農改場提供)

 

記者吳東興∕大村報導

台中農改場指出,現行露天栽培葡萄雖可進行一年二收的產期調節模式,然氣候變遷至十月仍有颱風威脅,不利於農友生產第二收,因此近年生產冬果的農友逐年減少。建議農友可利用「農災Line」建置的作物專區資料,加入群組後即可取得專區歷史、即時及未來氣象資料,並於第一時間可收到「農災Line」示警提示,儘早對可能發生的災害進行預防。

該場指出,中部地區為國內葡萄栽培主要產區,然近年葡萄生產因氣候變遷及農業勞力短缺備受考驗。相較於其他作物類別,葡萄因需藉由催芽技術調節產期,屬於技術門檻略高的果樹。

台中場說,農民通常採用中長梢修剪模式生產葡萄,造成樹冠擴張快,容易造成結果母枝重疊,且傳統催芽採用逐芽塗抹,相對耗費人力及時間,尤其是冬季催芽,為改善此問題,該場自今年一月起於大村鄉露天葡萄田區進行試驗,建立冬季(十二至一月)先灌溉、修剪、再噴施氰滿素的催芽優化技術,每零點一公頃單人操作僅需四十分鐘,大幅降低催芽勞力及時間,並辦理三場田間說明會。而八月進行夏季催芽試驗,則以氰滿素三十至一百倍稀釋液塗抹修剪處芽點,催芽效果相當穩定,後續萌芽生育狀況良好。

該場表示,期望藉由催芽暨防減災資訊推廣,輔導農友優化催芽技術,另一方面,指導農民利用手機便利取得氣象及防減災資訊,應用於災前預防、災中強化及災後復耕復育措施,以減低極端天氣事件造成的農業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