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文物館,自1987年開館以來,致力於保存、展示並推廣原住民族的文化傳承,在歷經一年半的籌備後,於十六日隆重推出全新常設展「nutiaivililj以後的以後」;該常設展有二百餘件珍貴的文物展出,內容相當豐富。原民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還結合數位發展部啟動園區的數位遊園,也同時與台南的臺灣歷史博物館簽署合作備忘錄,展開往後雙方館舍的全方位合作。
展覽名稱「以後的以後」源自排灣族語,包含「未來」和「排序在後」的意涵。傳遞著「人站在當下,面向著過去,而未來就在背後」的時間概念,並在祖先的文化引領下,走向更寬闊的未來。
該常設展展出二百餘件珍貴文物,其中有由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典藏,來自蘭嶼雅美(達悟)族的九對漿拼板舟「拜訪號」,是目前臺灣最大的一艘拼板舟,全長超過十米。在民國一百年時,拜訪號曾經從蘭嶼出發繞行臺灣一周徒手划槳航海之旅,在此次常設展中,策展團隊以多媒體影音的方式創造沈浸式體驗,重現其繞行臺灣壯旅,以及來自蘭嶼族人深遠的祝福與思念。
原發中心主任邱黃肇崇表示,園區常設展過去是委託由中央研究院設計規劃,這次的展覽最難得的地方,是由園區自己栽培的原住民博物館人員來籌畫,並且展覽與部落的連結性相當強,不僅有部落族人共同製作,還有族人將自己家裡的珍寶文物出借展覽,與園區共同成就此一美好的展覽;邱黃肇崇期待全國的大、小朋友到該園區旅遊,除了欣賞樂舞、傳統建築及文化體驗以外,更要欣賞精彩的「以後的以後」常設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