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私分享研發成果 與工研院及食品業者共同開啟更多資源循環契機
京冠生技位於以食品製造業為主的屏東內埔工業區,加工食品製程衍生的食品副產物數量龐大,此外咖啡更是屏東重要的經濟作物,一顆咖啡豆在沖泡過後,將近90%都成了咖啡渣,產生的廢棄量相當驚人。視農餘為寶的京冠生技,無私分享研發成果,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在地食品產業共同開啟更多資源循環契機,包括檸檬渣、茶葉渣、黃豆渣、咖啡渣及蘿蔔廢料等食品副產品,為屏東農工循環生態扮演重要推手,透過生物科技手法賦予新價值,為產業創造雙贏共好。
一般民眾也許疑惑,這些豆渣、茶渣、咖啡渣、綠豆殼等,不就可以做堆肥回歸大地嗎?楊青山認為這些農業副產物只做堆肥,就沒有什麼其他經濟效益,可以說是太可惜太浪費了。
農廢再造 價值翻轉數十倍
京冠生技以生物科技,煉化農廢中的殘餘營養成分,無廢再造,重新定義它們的價值,讓這些豆渣、茶渣、咖啡渣、綠豆殼等,不再是渣、廢,而是價格可以翻轉十倍、二十倍甚至更高的金、寶。
以黑金老蘿蔔為例,傳統的客家老蘿蔔為食品市場黑金,不僅稀有且價格高昂,而蘿蔔加工產業主要在將蘿蔔進行清洗、截切等輕度加工,最後再進行冷凍冷藏保存,因此在處理過程會產大量的蘿蔔皮副產物。京冠生技利用食品廠製作關東煮後的蘿蔔皮副產物,運用特殊發酵技術將其快速熟成,利用柵欄技術控制產品含水率及水活性,使產品不須添加防腐劑就可常溫保存,不僅具有特殊風味且保有高成分的營養價值,縮短了原本3至5年老蘿蔔製程時間至1個月,創造更高產品收益。
而以豆渣為例,經過固態發酵處理後,豆粉化成小分子蛋白,更容易消化吸收,可以作出魚鬆香味的飼料,即可以取代動物性蛋白,對喜歡酸、甜味道的豬來說,是美味佳餚,而且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經濟動物吃得好,也能讓人類獲取更佳的蛋白質。
京冠生技以咖啡渣為原料、經專利固態發酵技術,能維持腸道健康的機能性飼料添加劑「酒肽郎神麴」,其為天然抑制壞菌植生素、更能幫助腸道好菌建立、降低抗生素依賴、為畜牧無抗生素飼養新選項。
咖啡渣循環實踐了從農場到餐桌,再從餐桌回到農場。從農場採收烘焙咖啡豆,泡製咖啡飲品的製程中,會產生大量不可溶解的咖啡殘渣,京冠生技運用動物營養與預防醫學的概念,以精準營養的飼養配方管理,進而增加飼養者的生產效益,健康的禽畜動物是食品安全的第一步,動物吃得健康,民眾才吃得安心。
由京冠生技及國立台灣大學研究團隊合作進行的一項關於發酵咖啡渣的創新研究,2023年也獲得了日本的發明專利。這項研究發現利用京冠生技特殊麴菌發酵處理咖啡渣,不僅可以提取有用的化合物,還可以將咖啡渣轉化為有價值的飼料添加物。
這種咖啡渣的再利用不僅有助於減少廢棄物的產生,減輕對環境的負擔,同時也創造了一種循環經濟的模式。透過將咖啡渣轉化為有用產品,提高了資源的效能和可持續利用性。該專利的獲得,將進一步推動這一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為未來的呼吸道疾病預防和治療帶來新的希望。同時,它也展示了將咖啡渣等廢棄物轉化為有價值產品的創新思維,為永續環境做出貢獻。
綠色行動 設定短中長期目標
「順風時,探索機會,逆風時,翻轉危機」,京冠生技翻轉逆境,把永續變商機,楊青山表示,循環經濟在產品和服務的設計過程中,考慮到產品的效率、可重用性、及可回收性,放眼在與環境重歸於好的創新策略,「用技術與創意穿透大地廢棄物,以新的商業創新模式,呈現生命的價值。」。
京冠生技擁有的核心技術,可將農業廢料、食品加工廢料等華麗變身創造新價值,吸引國內許多食品加工廠紛紛加入合作之列,這些產品估計可創造近百億產值。
京冠生技早已設定短、中、長期的綠色行動目標,積極規劃設立新廠,進行農業廢棄物的生產。新落成的屏東二廠,導入了仁寶AIoT管理系統,把生物、能源、水、及碳循環納入生產製程中,打造全台首座豆渣高值化減碳示範工廠。
「農餘對我們來說不只不是廢棄物,而是碳權長遠規劃的原料。」京冠生技在2021年接受經濟部工業局產品環境足跡輔導,自我檢視飼料產品製程的環境衝擊指標並帶動整體供應鏈盤查。楊青山表示,二廠這個模組化的設備可以如貨櫃屋般,直接放到豆渣、咖啡渣的產地,減少碳足跡,節省農餘廢棄物運輸、處理的成本。
他把這個二廠當作積木遊戲在玩,就是把它變成一個模組,然後在這邊不斷地去做生產流程的自動化規劃,以及接下來在節能減碳設備的投入,把這種模式建構成一個標準之後,就可大可小,可多可少,可隨意的拼湊。
屏東二廠落成典禮當天,京冠生技也與日本知名食品集團–好侍健康食品(House Wellness Foods)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將攜手合作開發Eco Feed-後生元循環飼料,可應用於畜牧和水產飼料,讓動物營養更完善,提升全方位的升級配方。
新廠規劃 因應碳中和趨勢
京冠生技兩個新廠都是以碳中和的趨勢來規劃,原有的一廠一年約能處理1,200噸的農食副產物,二廠「豆渣高值化碳中和先導示範工廠」不只生產高營養價值動物飼料原料與保健產品,也是系統化模組設備「廠中廠」模式的前導試驗,以系統設備及技術服務輸出方式,將農食副產物高值化製程直接設置在上游農食品加工廠內,來縮短農餘原料轉換、保存、輸送等成本環節,並將農餘高值化產生的回收水、綠電、回饋給合作業者,京冠生技將來規劃延伸碳權之經營,既可協助上游廠商打造綠生產品牌形象,也可帶動國內農食產業鏈的綠色經濟新模式。二廠落成啟用後,一年可以處理約6,000噸的廢渣。
規劃中的三廠「多元生態綠色工廠」,將更加乘碳中和示範工廠的循環經濟效益,預計每年可處理高達5萬噸的農食副產物。楊青山指出,以5萬噸的廢渣來計算,在乾燥過程中,可以產生3.5萬噸的水蒸氣,回收後,可以同時產生136萬度的電力與冷凝成3.5萬噸的蒸餾水。電力可以回饋做整廠生產的電力,蒸餾水可以用來養魚,打造「無廢再生」的生物科技循環經濟體。不只可自用,也可回饋給合作的上游食品與下游畜牧業者,更能形成碳權生態圈,協助上、下游廠商共享碳足跡資訊、打造綠色生產品牌形象,進而帶動國內農食產業鏈的淨零碳排經濟新模式。京冠生技預計2030年,農食副產品的年處理量可達60萬噸,創造60億產值。
(文∕陶依玟,圖∕京冠科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