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翔/綜合報導
在珠海斗門的一條約10里長的鄉村水道上,傳來悠揚的咸水歌聲,幾艘裝飾華麗的花船魚貫而行,穿著中國傳統婚服的新娘,在親友的祝福聲中款步登船,伴隨鞭炮聲和歌聲,駛向新生活的彼岸,這是珠海斗門水上婚嫁的獨特場景,一場浪漫與傳統交織的文化盛宴。
水上婚嫁是珠海斗門水鄉特有的民俗,已流傳數百年,並於2008年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珠海市首個國家級非遺項目,這一傳統婚俗起源於疍家人以歌對答的婚禮儀式,後來逐漸吸納廣府和客家文化元素,發展成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獨具特色的婚禮形式。清代初期,斗門地區疍家人以船為家,以漁為生,婚禮過程中,新郎和新娘以歌相對,歌聲勝出的男方即可迎娶新娘。這種帶有競技性質的婚俗為水上婚嫁增添了趣味和浪漫的色彩。
根據歷史記載,斗門水上婚嫁的完整形式成型於清代同治、光緒年間,並在清末民國初期達到鼎盛。彼時,沙田區農漁業發達,水上婚嫁作為一種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深受百姓喜愛。不僅是婚禮儀式本身,整個活動也成為民歌創作和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咸水歌、高堂歌等沙田民歌在婚禮過程中的演唱,讓這一習俗充滿濃厚的藝術氣息,並進一步推動了珠江三角洲地區民歌文化的發展。
水上婚嫁儀式繁複而豐富,共有13個主要環節,從婚禮籌備到新人回門,每一個細節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例如,新人婚前的「上頭」儀式,象徵步入婚姻的神聖與莊重;「花船迎親」則是整場婚禮的高潮,新娘在裝飾精美的花船上進行祭龍王等傳統儀式,祈求婚姻幸福美滿。整個過程以歌聲貫穿,咸水歌成為表達情感、增添喜慶氣氛的重要方式,讓整場婚禮充滿詩意與浪漫。
然而,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婚禮形式的多樣化,水上婚嫁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逐漸式微,這一百年文化瑰寶瀕臨消失的危機,為了保護和傳承這一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珠海斗門區將水上婚嫁列為非遺保護項目,並通過創新形式推動其融入現代生活。當地每年舉辦的水上婚嫁集體婚禮,吸引了來自不同地區和背景的新人參與,成為展示這一文化的重要平台,集體婚禮不僅保留了傳統習俗的完整性,也為當地旅遊業帶來了新的契機。
在新媒體時代,水上婚嫁這一傳統文化項目通過影片、動漫等形式重新走進民眾視野,2023年,珠海市文化部門聯合媒體推出的「非遺魅力,盡在斗門」系列報道,通過多語種視頻內容向全球展示水上婚嫁的魅力,吸引了大批海外民眾的關注。同時,舞劇「水上新娘」也將這一習俗搬上藝術舞台,成為文化創新的典範。該劇通過優美的舞蹈語言和原汁原味的民俗元素,講述了一個珠海疍家女子追求愛情與自由的感人故事,在藝術與文化的融合中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珠海斗門將水上婚嫁融入旅遊、藝術、教育等多個領域,為創造出更多元面向,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保留傳統,將這百年文化習俗以嶄新的姿態重新煥發光彩,呈現在民眾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