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文琳/台中報導
台中「張老師」致力推展心理健康促進服務,讓社會大眾藉由預防的概念來建構心理健康概念,也希望透過多元創新服務來守護青少年及社會大眾的心理,不但引進AI技術助力,原先針對十二至二十四歲的「青少年支持服務」,明年度將拓展至「十至二十四歲」,擴大服務年齡層。
根據衛福部近年的統計,青少年自我傷害比率提升,且自殺年齡層不斷下降,台中「張老師」配合校園心理健康公益講座,隨機抽取三十一所學校,共統計三千一百一十三份青少年憂鬱調查問卷結果,發現輕度以上情緒困擾的青少年有佔百分之十六,而中重度情緒困擾的青少年佔百分之七;是否有自殺念頭的題目中,輕微傷害自己的念頭者佔百分之十一,中等程度傷害自己念頭者佔一成;讓青少年感到壓力的原因第一名為課業壓力,高達百分之六十四,其次為外表或身材及自我評價低;有壓力時最常做的事情第一名為打網路遊戲,佔百分之十八,第二名為聽音樂緩解,第三名為找同學或朋友聊聊抒發。
針對此份調查,台中張老師也邀請了家有青少年的林瓊華女士、專業心理諮商人員辛怡慧老師、張老師基金會涂喜敏執行長,共同探討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成因。座談分享會中,林瓊華建議父母親應懂得欣賞孩子的獨特性,多給予鼓勵與支持;傾聽並尊重孩子的想法,理解他們的觀點。此外,無論父母多忙,都應抽出時間學習如何好好和孩子說話、互動,並陪伴孩子共同成長。辛怡慧心理師則表示,青少年因荷爾蒙變化,情緒波動大也特別衝動,且急欲獨立自主、尋求認同,加上面對人際關係、課業學習、親子衝突等外在壓力與挑戰,若本身又比較脆弱、敏感,積累的壓力一旦引爆,就容易產生自殺念頭。當孩子說出:「不想活了」意味著他想逃離壓力,結束眼前痛苦的狀態,此時旁人的反應至關重要,需要聽得懂他的求救訊號,不批評地給予傾聽和陪伴,讓他們感受到被理解、接納和支持,而最根本的是情緒教育須從小扎根,引導孩子認識、覺察情緒,學會情緒管理及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