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腳木

■馮輝岳
 沿著山路散步到櫻花山莊,兩旁防風林下,最多的野樹要算鴨腳木了。客語稱「鴨麻鴰」。
 每走幾步就有一棵,傘型的樹身,靜靜的兀立著。上頭高高的竹林,遮去了陽光,好像沒什麼沒關係,只要有一角棲身,鴨腳木就能成長、茁壯。
 若是匆匆走過,人們大多不會把它放在眼裡,因為它就那麼暗綠一團,擠身防風林下。除非停下腳步,仔細端詳,才看得出它的脫俗,長長的葉梗,向四方岔出六至十二片小葉,像鴨子的腳掌,又似小小的綠傘。那輕輕搖曳的姿影,散發著自然樸拙的鄉野之美。
 我對鴨腳木的記憶,卻來自童年。田邊的防風林,是鄉下孩子的遊樂場,穿梭林裡找尋野果,或學猴子爬上樹梢,好玩又有趣。不過有一種樹,我們不敢攀爬,那就是鴨腳木,大人總會叮嚀我們:「這種樹枝幹鬆軟,踩在上頭,稍稍用力就斷了,攀爬危險哪﹗」
 早年的農家,廚房都有大灶,煮飯、炒菜燒的,都是曬乾的樹枝和雜草。幼時,常隨母親上山砍柴,再一捆一捆挑回來,曬乾以後當柴燒。當時山上常見被風吹倒橫陳著的鴨腳木枝幹,問母親:
 「怎麼大家都不要呢?」
 母親說:「鴨麻鴰淋雨以後,不易曬乾,沒人要的。」
 看著路旁一棵棵的鴨腳木,不禁想起莊子於山中見一巨木時說的話:「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喔,這些鴨腳木,也因為「不材」而逃過被當燃料的命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