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插秧甘苦

 ■洪長源
 我們是米食的民族,所以插秧是在播種我們的命脈,創造濃濃的米香文化。以前農業社會,鄉親路上相遇第一句話都是「吃飽沒?」顯見吃飽是人生第一大事,在物質貧窮的年代,能吃飽的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插秧讓人人能夠吃飽,所以插秧是農村的大事,每到插秧季節,農村無論大人小孩都是全員出動。
 描述插秧最有名的一首詩當然布袋和尚所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寒冬已過,春回大地。當立春來臨,雖然天氣猶冷唆唆,但父親早已喚著全家大小把冬季作物,如玉米、油菜、甘藷…採收完成,把田地空出來,等待雨水一到,耘田插秧,這一切都必須在驚蟄之前完成,然後期待夏至前後的收割。有一首唐詩:「夜半呼兒趁曉耕,贏牛無力漸艱行;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穀自生。」正是父親的寫照。
 插秧有插秧師傅,小孩則負責剃秧、挑秧、撿拾空秧籠。剃秧是將秧苗從秧田裡帶土帶根剃出手掌大的一片片,擺置在秧籠裡,挑到整平的水田裡讓師傅插,回程則順便把空的秧籠帶回秧田裡繼續使
用。我們剃秧、挑秧辛苦,但是插秧師傅更辛苦,彎著腰從田頭到田尾,一趟至少百公尺,起碼2、3個小時以上腰不能打直、不能休息。
 插秧師傅大多是婦女,所以有一首詩:「朝見插秧女,暮見插秧女。雨淋不知寒,日炙不知暑。兩足如鳧鷖,終日在煙渚。」描述插秧的辛苦。
 忙了一個早上,插秧師傅肚子餓了,剃秧挑秧的小孩肚子也餓了。母親在家也不得閒,買菜、炒菜、煮飯,然後把所有飯菜碗筷用竹籃挑至田間,讓大家果腹,辛苦暫時得到紓解。吃著田間飯,大家有說有笑,期待著季季豐收,唱著農家樂。
 自從農業機械化,犁田有耕耘機,收割有割稻機,插秧當然也有插秧機,所以不再那麼辛苦了。如今吃著白米飯,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回想昔日的艱辛,更應當珍惜今日的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