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面對武漢肺炎疫情人心惶惶,假訊息頻傳,外界要求公布確診個案資訊聲量日益增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三日坦承,處在民眾知的權利與疫調防疫間十分為難,因此公布自己整理的「確診疫調公開與否分析」,請民眾想想,以滿足知的需求造成防疫破口「划算嗎?」
從集中檢疫所的地點、確診個案的活動軌跡等,都曾經被外界要求公布,但陳時中以自己整理的「確診疫調公開與否分析」來說明,重申資訊的公開與否,要考量對防疫的利弊。
陳時中表示,如果特定對象可掌握到,可能場所也都消毒、隔離,為了疫調精確就不公開,以免導致隱匿;除非是無法掌握到的,如鑽石公主號在靠泊基隆港時下船旅客,如外籍看護移工的活動軌跡才會公開,讓民眾可以提高警覺,降低出入高風險場所,並加強自我防護。
不過,陳時中也列出逕行公開確診疫調的五個缺點,認為會造成社會對確診者標籤歧視化和社會對立;病患怕被「獵巫」或「標籤化」小病不敢就醫,隱匿疫情;確診者個資會被肉搜,造成疑似病患不敢坦白;確診者到過的公司行號恐被迫不必要的休息和歇業,經濟活動影響變大;病患所在醫院會被貼標籤,造成醫護人員壓力,難正常營運,其他醫院恐拒收疑似病人,增加家庭和社區感染風險。
陳時中表示,民眾的確是要有知的權利,在基於防疫考量,「我也很為難,每晚都在想」,最擔心的是,一旦疫調公開,確診個案的住所、親友、去過的地方都曝光,反而會導致隱匿情結,若是不願意坦承以對,不敢就醫或不敢說,這樣一來,疫情每天都在變,資訊沒辦法即時掌握,就沒辦法快速掌握、區隔和檢驗,易成防疫漏洞,「知道了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有害」。
陳時中說:「我也想問社會,如果是你,你知道會被公開,你真的會坦誠以對嗎?如果大家無法坦誠以對,為滿足大家知的需求造成防疫上的破口和疏漏,這樣對社會划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