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生的「鹿角小火藥筒」

武裝嚮導,「鹿角」小火藥筒以黃色圈示。(截取自〈荖濃附近的捕魚團體〉影像,作者提供)
 ■游永福
 「老師,湯姆生記錄的『武裝嚮導攜帶了鹿角做的小火藥筒』的『鹿角』,有疑義喔!」哇!又有柯南出現了。
 這四年來,在「攝影家湯姆生1871臺灣線性文化遺產」的老照片特展導覽與簡報分享中,很幸運,常常會遇見各領域專業人士不吝回饋與指教,而釐清、增益了文化遺產內涵。關於「鹿角」疑義,乃是針對英國攝影家湯姆生拍攝的〈荖濃附近的捕魚團體〉影像裡,武裝嚮導配備的火藥筒,及湯姆生對火藥筒的報導文字而來──這是民國一○八(2019)年4月10日,筆者應高雄市甲仙區樂齡學習中心之邀,在甲仙圖書館湯姆生臺灣老照片常態展現場,進行導覽與簡報分享時,遠從屏東前來參與的朋友的回應。
 回應的這位「柯南朋友」,是畢業於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名叫机慶國。屏科大的森林系,要修習樹木學、經營學、生態學、地理資訊系統、土壤學及社區林業等多種課程,得相當用心才能深入;後來,机慶國發現自己對於動物的興趣大於植物,所以實務專題,都調整為動物相關範疇。目前,机慶國正幫忙執行屏東縣政府的綠鬣蜥移除計畫,一同過來的女朋友則在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工作,雖然兩個人在不同崗位從事相反面相工作,但同樣都是為臺灣的生態與環境努力──有了這樣的背景與素養,因而對照片中湯姆生的「鹿角」小火藥筒產生疑義。
 「鹿角,是實心的喔!」机慶國特別提醒筆者,亦即是沒辦法裝填火藥的。
 回顧湯姆生與馬雅各醫生一行人的行程,要從甲仙埔東往荖濃,途經的是有出草之虞的魯凱族獵區,甲仙埔的接待家庭很不放心,特別安排了一位名叫Teng-Tsai的武裝嚮導隨行。然而,當時的火繩槍是單發式設計,發射之後得重新裝填火藥,裝填的空窗期,等於給了敵人進攻的機會;於是,嚮導另外邀請了一位好朋友全副武裝隨行,以便互相掩護。那麼,我們且來檢視湯姆生的旅行報導,看看關於火藥筒的原文與中文翻譯,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原文,是記載為「carried small priming-flasks of stag-horn」,這「stag-horn」的確是鹿角;全句,翻譯者翻譯為「攜帶了鹿角做的小火藥筒」──兩者,都沒有筆誤。
 繼續追蹤,才知道中文的「角」,在英文有antler與horn之分,會分叉的為antler,不分叉的為horn。而antler本質上是骨質,會脫落;horn本質上為角質,類似指甲,不會脫落。所以可以這麼說,鹿科為antler,牛科為horn;也可延伸來說,實心有分叉的角為antler,空心的角為horn──這些特徵,可從机慶國回到屏東之後,傳寄過來的鹿科的鹿角,及牛科的牛角、山羊角與長鬃山羊角等精心特寫照片得到見證。
 當然,從外觀與實心的特質來看,湯姆生拍攝與指述的「鹿角」確實不是鹿角,此乃難得的失誤。那麼,湯姆生的這一「小火藥筒」,若不是臺灣島之外進口的,有可能是机慶國拍攝的臺灣牛科動物中的小牛角、山羊角與長鬃山羊角之哪一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