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攝影/也思
眼前視覺輕微抖動
好像開了一扇門
才發現有一堵無形的牆:
貯水池沉澱了
即便萬物都成為泡影
這林地依然存在
時間是巨大的鳥
拉起肌肉乏力的翼翅
在幸福的世界
高高飛翔
在沒有顧慮煩惱之下
完成它的使命
每一棵樹
似乎都在對我絮語
散步在一片開闊
陣陣狂喜
風倒的紅檜樹幹
鋸痕、戰事、帝國遠颺
錐形疊併的廢柳杉木
仍舊聯繫著城市的心電
筆直 因為時光開啟
穿過牆
讓我們來到自適、安頓
註:「嘉義製材所」的創立(建於1914年,由高山節繁技師設計,規模被日人譽為「東洋第一」),是因應當時的太平洋戰爭需求。
從阿里山林場鋸伐下來的檜木,建造了阿里山鐵道來運送,山下的嘉義市便是最佳的集散地點。
剖切成塊的木頭魂魄,播散到日本和台灣各地(特別是嘉義市區的老巷弄間),蓋成美麗莊嚴的神社、廟宇、官廳、公家宿舍、家屋到家具、鉛筆,再生芬芳。
製材所的周邊(林森路和忠孝路口為中心)有北門驛(北門火車站)、營林俱樂部(含括現今的「檜意森活村」)、竹材工藝品加工廠和民間的木工廠(全盛期有八十餘家),而形成蓬勃的木材工業村。幼年經過附近時還會聽見很熱烈的鋸木聲響,路旁的水池在陽光下閃耀、浮滿了巨木。
隨著後來的禁採,製材所等地與高牆和長草湮沒在城市的記憶裡。近年一一修復開放,舉辦了「木育節」系列活動,讓人們得以重新撫觸這些被遺忘的樂土。
如果時光是一位魔術師,我們其實是空間流轉下的小小孩。